6月12日,“2019年蒙牛集團奶源客戶年會暨中丹乳品技術合作中心七周年慶典”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盛大舉行,本屆慶典以“奶業振興,生態共贏”為主題展開,當天有政府領導、行業專家、牧場主代表及媒體等700多位嘉賓參會。

在慶典上,蒙牛正式宣布了奶業振興“136”工程,同時也展示了中丹乳品技術合作中心七年來的探索成果。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助理陳利音、丹麥駐華大使館公使Helle Meinertz、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內蒙古農牧廳副廳長劉永志、內蒙古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田占標、呼和浩特市政府副市長,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主任羅青、呼和浩特市副市長黃繼剛、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林格爾縣委書記王威亮、呼和浩特市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李公革等人出席并發表講話。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振興中國奶業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為響應國務院辦公廳和農業部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政策,蒙牛集團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從源頭推動奶業變革,實現產業鏈共生共贏。
發布奶業振興“136”工程,促進奶業生態共贏
眾所周知,奶源是乳品優質安全的第一公里,是整個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當天,蒙牛集團助理副總裁、奶源事業部負責人趙杰軍正式于會上發布了奶業振興“136”工程:未來,蒙牛將依托一大戰略布局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愛養牛”集采平臺、奶牛研究院和“數字奶源 智慧牧場”三大服務平臺實現高質量發展,實施包括推進振興政策落地、植入精益體系、合理科學計價、合同量價前置、培養技術工匠、黨建共建融合在內的六項利益聯結舉措,全面推動奶業振興。
其中,“愛養牛”集采平臺、奶牛研究院和“數字奶源 智慧牧場”這三大服務平臺也于會上宣布正式啟動。
“愛養牛”集采平臺,是乳品產業鏈全球首家B2B交易平臺,將生產廠家與牧場主垂直交易,讓產業鏈更高效、更便捷,杜絕強買強賣,降低原料、金融、物流三大成本。

奶牛研究院,是蒙牛計劃在“中國乳都”核心區——和林格爾新區建立的以觀光-科研為一體的研究院,將深度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伙伴,開展科研、培訓等活動,為創新產品開發提供源動力。

“數字奶源 智慧牧場”平臺,是具有行業前瞻性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臺,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六大信息技術,突破數據壁壘,整合行業專家智慧,形成一套牧場運營管理解決方案。
蒙牛成立20年來,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金融支持等多種手段,實施了一系列推動牧場提質增效的創新舉措,為全國奶業全面振興發揮領軍企的帶動作用。

探索中丹合作模式,助推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
為提升中國奶業整體水平,蒙牛順應奶業國際化趨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早在2012年6月,蒙牛在中國和丹麥兩國農業部的見證下,與丹麥阿拉福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致力于將丹麥乳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引入中國,打造公共交流平臺。

歷經七年探索,中丹中心合作模式成果顯著,包括引入了丹麥Arla的Arlagården 牧場質量管理體系、借鑒丹麥的牧場標準化操作理念建立了符合中國牧場的標準化操作規程等,中丹項目的實施,不僅有效降低了中國牧場原奶成本,而且在質量標準、操作規程、環境影響、疫病防控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和提高,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家牧場直接或間接成為中丹乳品技術合作的受益者,中丹中心合作模式對中國乳業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蒙牛集團助理副總裁趙杰軍表示,未來中丹中心將繼續努力,借助兩大乳企的國際影響力,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幫助更多的牧場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助力蒙牛在中國奶業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中國奶業注入新動能。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河南商報網


在慶典上,蒙牛正式宣布了奶業振興“136”工程,同時也展示了中丹乳品技術合作中心七年來的探索成果。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助理陳利音、丹麥駐華大使館公使Helle Meinertz、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內蒙古農牧廳副廳長劉永志、內蒙古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田占標、呼和浩特市政府副市長,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主任羅青、呼和浩特市副市長黃繼剛、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林格爾縣委書記王威亮、呼和浩特市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李公革等人出席并發表講話。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振興中國奶業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為響應國務院辦公廳和農業部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政策,蒙牛集團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從源頭推動奶業變革,實現產業鏈共生共贏。
發布奶業振興“136”工程,促進奶業生態共贏
眾所周知,奶源是乳品優質安全的第一公里,是整個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當天,蒙牛集團助理副總裁、奶源事業部負責人趙杰軍正式于會上發布了奶業振興“136”工程:未來,蒙牛將依托一大戰略布局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愛養牛”集采平臺、奶牛研究院和“數字奶源 智慧牧場”三大服務平臺實現高質量發展,實施包括推進振興政策落地、植入精益體系、合理科學計價、合同量價前置、培養技術工匠、黨建共建融合在內的六項利益聯結舉措,全面推動奶業振興。
其中,“愛養牛”集采平臺、奶牛研究院和“數字奶源 智慧牧場”這三大服務平臺也于會上宣布正式啟動。
“愛養牛”集采平臺,是乳品產業鏈全球首家B2B交易平臺,將生產廠家與牧場主垂直交易,讓產業鏈更高效、更便捷,杜絕強買強賣,降低原料、金融、物流三大成本。

奶牛研究院,是蒙牛計劃在“中國乳都”核心區——和林格爾新區建立的以觀光-科研為一體的研究院,將深度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伙伴,開展科研、培訓等活動,為創新產品開發提供源動力。

“數字奶源 智慧牧場”平臺,是具有行業前瞻性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臺,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六大信息技術,突破數據壁壘,整合行業專家智慧,形成一套牧場運營管理解決方案。
蒙牛成立20年來,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金融支持等多種手段,實施了一系列推動牧場提質增效的創新舉措,為全國奶業全面振興發揮領軍企的帶動作用。

探索中丹合作模式,助推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
為提升中國奶業整體水平,蒙牛順應奶業國際化趨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早在2012年6月,蒙牛在中國和丹麥兩國農業部的見證下,與丹麥阿拉福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致力于將丹麥乳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引入中國,打造公共交流平臺。

歷經七年探索,中丹中心合作模式成果顯著,包括引入了丹麥Arla的Arlagården 牧場質量管理體系、借鑒丹麥的牧場標準化操作理念建立了符合中國牧場的標準化操作規程等,中丹項目的實施,不僅有效降低了中國牧場原奶成本,而且在質量標準、操作規程、環境影響、疫病防控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和提高,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家牧場直接或間接成為中丹乳品技術合作的受益者,中丹中心合作模式對中國乳業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蒙牛集團助理副總裁趙杰軍表示,未來中丹中心將繼續努力,借助兩大乳企的國際影響力,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幫助更多的牧場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助力蒙牛在中國奶業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中國奶業注入新動能。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河南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