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國共產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召開。
管城回族區將圍繞 “古都新生”總體目標和鄭州市委提出的“中優、南動”城市功能布局,把歷史文化主干立起來、推動經濟發展質量高起來、把群眾美好生活展現出來。
“中部優起來”:加快城市有機更新,以現代化城市風貌增強吸引力
管城回族區委書記虎強說,管城區將以 “城市有機更新”工作主線,堅持“片區造場景、城區造環境”原則,全面加快城市品質提升,進一步做到“中部優起來”。
要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科學規劃城市業態布局,有序推進中心城區人口向新區轉移,加快南部新區生態、教育、醫療、文體、商業等城市配套布局,積極承接中心城區人口轉移,努力建設成為新型城鎮化示范區。
堅持組團發展理念,走好組團式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明確的中心城區、金岱園區、火車站片區、渠南片區等四個片區組團為單元,強化規劃管控、設計引領,構建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復合的中小尺度空間,引導人口、產業、公共服務合理布局。
要堅持生態隔離理念,以鐵路、高速、過境干線公路、互通式立交等交通路網沿線的廊道綠化為重點,加快推進南四環、京廣快速路、繞城高速等區域的沿線綠化,深入研究生態隔離方案,做到各城市組團既有機銜接又互不干擾,努力營造一流的城市環境。
堅持“三生融合”理念,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要求,使城市發展更科學、更人性化。
“文化立區”:全力推進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
商城遺址在世界文明和華夏文明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存在,規模在全世界同時期城址中首屈一指。
作為鄭州“第一區”,管城回族區保留著最多的城市記憶,是最有味道、最有厚度、最有市井氣、煙火氣的老城區。文廟、城隍廟絡繹不絕的香客,書院街、唐子巷韻味十足的民居…這里的一磚一木、一草一樹都訴說著鄭州最地道的人文風尚和精神風骨。這些“最鄭州”的文化元素,是轄區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中獨一無二的優勢。
管城回族區提出“文化立區”戰略路徑,舉全區之力推進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構建全域旅游格局,進一步“發揮中原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提升鄭州城市文化軟實力”、切實“把商都文化演繹好”。
管城回族區將圍繞“古都新生”總體目標和鄭州市委“中優、南動”城市功能布局,充分展示商都古城內涵和特征,學習上海外灘、杭州西湖等區域空間布局、風貌管控、形態塑造和景觀建設成功經驗,全力打造特色突出、內涵豐富、功能完善的精品街區,講好鄭州的事兒、留住商都的味兒,為構建全域旅游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虎強說,管城回族區要突出規劃控制,堅決杜絕低品質開發,嚴格管控片區和建筑風貌。特別是要在中州大道、京廣路、南四環等城市主干道沿線和交匯處,以及商都歷史文化區、新火車站片區等重要區域,全力打造一批展示管城特色、提升管城形象的地標性片區、地標性建筑、地標性游覽目的地。
為年輕人服務,讓二七商圈成為最時尚最現代的商業區
如何 “把二七商圈打造成為具有標桿意義、最時尚最現代的商業區”?這是不少鄭州人的想法。
此次會議透露,管城回族區將以大樂城、大上海城等在內的二七商圈項目為重點,統籌火車站商圈、鄭汴商圈、航東商圈等現有商圈,把“新零售”作為現代商業發展的重點,全面做好規劃引導、業態培育、場景營造,積極培育沉浸式、體驗式、場景式消費熱點,著力增加高品質的產品、服務供給。
進一步為年輕人服務,積極培育夜間經濟、網紅經濟等業態形式,增強老城區發展動力和活力。
同時,管城回族區要做好公共服務、公共空間、公共設施的“加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實實在在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抓好創業就業扶持、社會保障救助體系建設等工作,不斷優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功能,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博物館、24小時城市書房、全民健身場所等公共設施,真正讓轄區居民都能生活得安心、放心、舒心。
編輯:吉倩倩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