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煮的100多斤鹵肉,很快就賣完了!”10月23日上午9點半,馬小斌從附近的馬井村農(nóng)貿(mào)市場,開著三輪摩托興沖沖地回了家。
今年48歲的馬小斌,是新鄉(xiāng)市平原示范區(qū)韓董莊鎮(zhèn)馬張雙井村人,因二級殘疾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的馬小斌,靠著理發(fā)店微薄的收入維持著一家5口的生活。“來理發(fā)的都是老人,掙的錢還不夠花,吃飯都成了問題。”馬小斌說,為生活發(fā)愁的他脾氣變得暴躁,街坊們都不愿意和他交往。
“咋樣才能增加點收入呢?”2017年,馬小斌聽從朋友的推薦,自己創(chuàng)業(yè)搞起了鹵肉生意。馬小斌狠了狠心,拿出2000元的積蓄買肉,煮了兩鍋豬雜。“一沒色相,二來嘗著也不好吃,顧客都說我鹵的肉‘不到家’。”回憶起第一次賣鹵肉,馬小斌的眼里淚水直打轉。他開著三輪摩托跑遍了附近的村莊,用了3天時間,終于賣完了一鍋肉。他的大哥眼看著兄弟的肉賣不出去,于是將剩下的一鍋肉收了底。
“車書記真是俺的‘及時雨’!”正在馬小斌因缺技術而再次陷入情緒的低谷,時任駐村第一書記的車清橋在走訪時得知這一情況,通過私人關系聯(lián)系了衛(wèi)輝市有名的一家鹵肉店。“人家可是祖?zhèn)髅胤剑瑸樯犊厦赓M教給我?為啥吃住10天也免費?那不都是車書記的面子嘛。”“出師”歸來的馬小斌有了底氣,一次性進了15扇豬頭。第二天出攤時,鹵肉被搶購一空。
為了鼓勵馬小斌創(chuàng)業(yè),車清橋還為他申請了5000元的創(chuàng)業(yè)基金。“一開始我鹵肉的地方是自己搭的簡易棚,衛(wèi)生條件不好,車書記看到后就聯(lián)系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武裝部的黃利偉政委,為我出資17000元蓋了一間干凈、明亮的廚房。”馬小斌說。
馬小斌在附近的馬井村農(nóng)貿(mào)市場訂了一個常年的攤位,每天早上5點多出攤,9點多賣完后回家。“大多顧客都是回頭客,他們都是在微信轉賬給我,提前預定,我出攤的時候直接拿走就行。”馬小斌的生意越來越好,每月純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尤其是夏天,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都能賣出3000多元。
幾天前,車清橋和他的姐姐又去看望了馬小斌,還帶了一大堆禮物。“我就是一個殘疾人,人家車書記從來沒小看過我,還幫我這么多。”馬小斌沒忍住,淚水還是流了出來。
前不久,馬小斌將擴大規(guī)模、建小型冷庫的想法告訴了現(xiàn)任駐村第一書記董勝林,董勝林幫助馬小斌申請了50000元扶貧貸款。
“車書記、董書記,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配了好干部!”馬小斌說著話,興奮地站了起來,對河南商報記者說:“希望通過你們向黨和政府的領導匯報,我馬小斌不用他們再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