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走進衛輝市衛州東路一家正骨推拿按摩店,顧客絡繹不絕。環顧店面,雖然面積不大,但干凈整潔。店主季師傅撥、板、錘、按,每一個按摩環節都輕車熟路,有條不紊。
“別看俺看不見,但俺可是有‘真本事’,很多顧客都是大老遠專程來找俺……”季長海自豪地說。
全力幫扶,盲人當上“小”老板
38歲的季長海是衛輝市太公鎮呂村人,因嚴重視力殘疾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靠長期到按摩店打零工維持生計,生活很艱難。“要說開這個推拿按摩店,那還多虧了俺們村扶貧工作隊的劉書記,要不是他忙前忙后,我自己可開不了這個店鋪。”
季長海所說的劉書記,是衛輝市供電公司駐呂村的第一書記劉勝利。長期在外謀生的季長海因為行動不便,一年到頭也不怎么回村,很少跟村委有聯系,更談不上了解扶貧政策。
2018年衛輝市供電公司駐村扶貧后,季長海的電話通話記錄里經常出現“劉書記”。剛開始還僅是打電話,后來劉勝利直接找到季長海打工點,不僅主動幫助他落實盲人補助、一檔低保補助,還時常關心他日常生活、工作情況,耐心講解國家扶貧政策。用季長海的話:“真沒見過這么認真、負責,還熱心腸的書記!”
也正是劉勝利才讓季長海對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原來貧困戶不僅考技能證書能報銷、創業有基金補貼,就連開店也可以申請貸款。于是,季長海萌生了自己考證、開店的想法。
2019年,季長海奔赴西安求學。在季長海順利拿到了相關技能證書后,劉勝利又是協調辦理營業手續,又是協助申請貸款,經過數月籌備,季長海憧憬已久的推拿按摩小店終于開業了。現在的季長海,已經憑借一雙能手“捏”出了一條美好的脫貧致富路。季長海只是呂村改變的一個縮影,在劉勝利帶領下的太公全鎮呂村的變化同樣翻天覆地。
黨建引領,讓村黨支部強起來
現在的呂村,環境優美,文化廣場寬敞明亮,標準化的電力、水利、灌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這一切都記錄著兩年來衛輝市供電公司扶貧工作隊所付出的艱辛與汗水。
呂村村委會成員王鳳梅更喜的,是村“兩委”的變化。回憶兩年前的村兩委,王鳳梅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形容,但凡村里開會村兩委就沒有到齊過,會上大家能不拍桌子、摔東西就算不錯了,更別說組織什么活動、商量什么工作了,就連走到村里老百姓們也到處指桑罵槐!
初來呂村的劉勝利,看著村兩委的現狀急得直撓頭,他知道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班子問題。“黨建強,支部強,村子才會發展。”劉勝利開始帶領著駐村工作隊挨個上門拉家常、做思想工作,一次不成兩次、三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兩委”班子成員慢慢解開了心結,打開了局面。
隨后他帶領村委會人員根據呂村現狀,制訂了呂村干部管理制度及村兩委工作職責;建強組織,實行黨員紅分制管理,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F在的村“兩委”班子成員,無論是從凝聚力、工作積極性以及服務意識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村兩委也逐步在百姓心里樹立了良好形象。
側重精準,讓扶貧事半功倍
2018年,呂村共有貧困戶32戶84人,貧困發生率4%。與劉勝利熟絡起來的村“兩委”成員郭華也經常打趣“訴苦、訴窮”。而劉勝利認為“方法總比困難多”,既然缺少資金,那就從源頭找到、找準并分析透徹原因,因戶施策,把精準扶貧方略實實在在落實到位每一家貧困戶身上。他常說:“扶貧重在精準,把力氣用在‘點’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駐村的頭兩個月里,他帶領駐村工作隊“5+2”“白+黑”,挨家挨戶走訪,對全村貧困戶人口信息、勞動力結構、經濟收入、教育保障、當前問題等工作進行了詳細摸底調查,并建立了貧困戶檔案信息。依據貧困戶家庭情況、發展意向,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貧困戶,幫助其學習勞動技能、尋找工作就業崗位。
在愛紅購物袋加工店就業的張愛榮深有體會地說:“我年紀大了,動作慢、身體也不好,出去干活沒有地方愿意收俺。劉書記幫俺牽線聯系到這里,農閑時我就來這里加工購物袋,一個月能額外多收入一千多,讓俺不出村就能賺到錢!像我一樣在聯系點工作老姐妹好幾個,劉書記真是個幫俺們解決了大難題呀!”
不僅是愛紅購物袋加工點,駐村工作隊還與愛紅示范園、太公樂葡萄園等多個私人產業建立技能、就業聯系點,解決貧困戶就業難題。對于無勞動能力的,駐村工作隊則利用育苗基地、豫北化工、榮達環保等產業扶貧分紅為貧困戶帶來收益,為他們建立長效機制保障,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精準扶貧,切實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
當前,太公全鎮呂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兜底戶)僅剩7戶18人,貧困發生率降為0.9%,但劉勝利覺得自己的擔子仍然很重。“我既然當了這個‘第一書記’,就要履行好‘第一責任’,辦實事、解難題,真正幫助貧困戶早日摘掉帽子,才不愧組織對我的信任,才能真正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書記。”劉勝利說。
編輯: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