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 文/圖
2020年7月,鄭州汽配業迎來悲傷一月,天榮汽配城關停,數千據此為生的商戶揮別天榮時代。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故事的終結,很少人會意識到,這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未解散的原天榮管理團隊,在5公里開外的周莊,砸下2500多萬元拿地256畝,要建天榮在線汽配物流園。即便成功拿地,它距離最終落地仍存較大變數。
謎一樣的“新天榮”,能否續寫昔日輝煌?這是一場勝券在握的奇襲,還是勝少輸多的豪賭?等待它的會是星辰大海嗎?
拿地256畝,“天榮在線汽配物流園”落子
10月23日,一輛輛鏟車、挖掘機,停駐在綠色防塵網覆蓋的平地上,周圍是未來得及完全清理的小山頭、低矮建筑和荒野。
這里是鄭州市金水區周莊村,北挨賈魯河,西距中州大道2公里之遙。

鄭州市金水區周莊村,挖掘機停駐的這片區域未來或將建設天榮在線汽配物流園
不是景區,也不是鬧市,過去的一個月里,這里卻一度成為不少汽配商頻繁光臨的地方。早在國慶節前后,一波又一波的汽配商自駕,沿著尚未開通的山村野路,尋摸到這個地方。
因為他們聽說,花園路天榮汽配城外遷后,原市場管理方在此拿地,要建“新天榮”。這撩撥著因天榮外遷被迫離場后“無家可歸”,或者未尋到理想安身場所的商戶們。
傳言被河南商報記者證實。原天榮實控人梁中民,在距離老天榮5公里開外的周莊村,拿地約256畝,要建新天榮市場,暫定命名“天榮在線汽配物流園”(以下簡稱“新天榮”)。
河南商報記者從相關權威部門獲悉,為拿下該地塊,天榮方花了約2566萬元,且該筆土地使用費已到賬,目前正在進行地面附屬物的清理工作。
拿地正是在天榮外遷最密集的敏感之時。今年5月,政府貼出外遷公告,要求天榮須在6月25日前外遷完畢。該地塊簽訂時間恰恰為2020年6月中旬,是梁中民用旗下“河南天榮在線汽車用品有限公司”名義,從屬地政府手中獲得。

今年5月份外遷公告
坊間傳言,老天榮外遷經歷復雜博弈,作為外遷的補償和置換,原天榮管理團隊同意了外遷,但低價獲得了該地塊。
該地塊位居北四環以南、東三環以西,這里目前尚未深度發掘,但只從土地增值的長遠眼光來看,這應是一筆勝多輸少的交易。
商戶外遷后,老天榮管理團隊并未解散,轉而投入周莊新市場的投建。
在周莊地塊現場,一名自稱為天榮的管理人員確認,這個區域即是擬建的天榮新市場,計劃明年7月份啟動招商,依然做汽配、裝飾、汽修等汽車后市場。
新市場面臨投入產出比考驗
“咱們就此別過,他日江湖再見,必將把酒言歡!”
4個月前,商戶用這樣悲情的話語,送別鄭州汽配業曾乘風破浪的天榮時代。
但內行人深諳,這句話里預設了伏筆,“他日江湖再見”的言下之意,即是天榮保留了火種,將在楊金路附近建“新天榮”。

天榮汽配城商戶今年7月實現搬遷,攝于2020年7月
此后一直再未有新消息。中途有商戶質疑,“天榮汽配城什么時間東山再起,有個準確時間嗎?別讓大家盼來盼去最后沒影,到那時心里才是拔涼拔涼的,最痛心!”
也有商戶放出真假難辨的消息,“聽說‘新天榮’在做地平了,不知道真假。”
如今,成功拿地后,“新天榮”能否最終落地,仍存較大變數。它需要協調村民拆遷補償問題、協調與屬地政府部門問題、協調規劃問題,一旦任一環節出現紕漏,對項目都會帶來極大被動,形成卡殼。
假設周莊確定要建汽配類專業市場,那么關鍵問題來了,天榮是否真的能做成“新天榮”,它距離落地有多遠的路要走?
首當其沖的是,新天榮將面臨投入產出比的考驗。投資成本是橫亙在面前的第一道坎。
任何新市場在前期建設無一例外都會遇到投資“三重門”:土地使用費(目前天榮方已付出了3465萬元成本,含898萬元附屬物預支付費)、各項稅費、至少3年的市場培育期。
項目未動,三千多萬元的投入已經扔出。建筑成本、稅費是剛性支出,進一步擠占項目現金流,單單稅費就包含了耕地占用稅、建筑稅、房產稅、租賃稅等。
市場培育期更是一個可大可小的巨大支出。因為商戶間相互調換貨特性,汽配類市場最注重抱團集聚。一旦招商不利,市場入駐量少,經營成本增高,市場冷清,客流下滑,反過來加劇商戶大面積離場,形成惡性循環。市場方除了忍受遙遙無期的免租期,更要承受商戶隨時撤場的最壞結果。
或許,市場方會考慮引入多個股東共同投資建設,以分擔成本、降低風險。
“新天榮”的優勢和劣勢
巨大資金投入只是一方面。問題在于,再建汽配市場在市場飽和的當下,是不是最正確的選擇。
256畝,僅僅是老天榮市場四分之一的體量。但它依然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位居四環內,未偏離產業基礎根深蒂固的四環汽配商圈,極低土地成本必然帶來極低租金,這些成就了新天榮的區位優勢。批發注重大流通、大周轉、大物流,北臨北四環、南鄰連霍高速、西靠中州大道、東接東三環的四通八達,或為“新天榮”帶來極大的批發客流;規劃中的地鐵6號線呼嘯而過,“地鐵一響、黃金萬兩”,將為項目帶來源源不斷的零售客流。
但這些優勢,在與花園路汽車北站附近新扎堆冒出的汽配市場做比較時,卻變成了劣勢。北站幾家新汽配市場,距離花園路汽配商圈更近,位置更好,配套更成熟,商戶會不會為了“新天榮”舍近求遠?!
另外潛藏的風險,恰恰在于身居四環之內。早在2012年6月,鄭州市政府出臺《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市場外遷工作的實施意見》(鄭政[2012]23號),明確“四環以內除規劃的公益性農貿市場等,原則上不再新建商品交易批發市場和倉儲物流項目”。
由此來看,新市場是否合法仍存疑問。四環之利,或許也是四環之害。
行業變局、市場飽和,天榮或難上演“王者歸來”
行業內肉眼可見的市場飽和,也對新天榮招商極為不利。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錦藝汽車智匯港、格力汽車歡樂谷、華南城等十多家汽配市場,爭搶為數不多的汽配商,商業地產供過于求,商鋪數量居高不下,疫情重創下撤鋪勢頭兇猛……現有的汽配市場尚且吃不飽,還未問世的“后浪”新天榮,如何能后來居上、殺出重圍?
況且,經歷了長達三個月的拼搶和洗盤,老天榮汽配城外遷商戶紛紛尋得歸屬,格局初定。即便“新天榮”許下再美好的承諾,對于安土重遷的商戶來說,再經歷一次傷筋動骨的搬家之苦,或者忍受成本升高風險再開一個分店,何嘗不是一種挑戰?!對于搬去中牟的汽配商來說,重回北環,更是希望渺茫。
更大的不確定性則來自對未來的未知。汽配行業短期內非但等不來暖春,反而將會持續性寒冬,甚至愈加冰冷刺骨,新能源汽車如日中天,對傳統汽配行業降維打擊,深耕行業三十多載的老炮不知未來何去何從。
商戶白熱化競爭導致利潤攤薄,外遷和疫情雪上加霜,汽配業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野蠻生長以及新世紀的高光十年后,又急速飄落,落入低谷。昨日輝煌已成過眼云煙,這并不是一個最聰智的時刻。
在汽配行業風云變幻的大變局下,在行業紅利消退殆盡之時,新天榮卻選擇躬身入局,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過往的商戶積淀、深厚的操盤經驗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并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往往在殘酷現實面前失靈。
天榮能否再造“新天榮”,這是一場前路叵測的孤身試險。
統籌:趙強
編輯:吳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