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漯河市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確定為全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市,今年12月12日,漯河市在全國市場監管監管系統信用培訓班上作經驗介紹,漯河市究竟有什么典型做法?為此,河南商報記者對漯河市市場監管局進行了采訪。
搭建智慧監管平臺
去年,漯河市市場監管局自主打造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系統”),結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試點工作精神,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一個平臺、四大模塊、六種功能”,有效提升精準監管、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動態監管,開創了智慧監管的新局面。
目前系統已開發有智慧分析、食安地圖、信用預警、綜合監管四大功能模塊,可以實現信用信息采集常態化、信用等級分類智能化、信用評價可視化、信用預警動態化、信用風險分析自動化、信用信息查詢便捷化等六項功能。
“智慧監管,大數據是核心。”漯河市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科科長王麗雅介紹,啟動系統建設后,該局一方面向河南省市場監管局申請數據返還,一方面向漯河市大數據局、發改委等部門溝通數據共享,并建立了一套信息搜集管理的制度。
平臺運行情況如何?
截至目前,系統共收集全市48900余家企業75類共計340余萬條信息,除市場監管系統所歸集的信息以外,增加對企業的社保、納稅、高管人員、輿情等信息的收集,然后賦予各類信息不同的分數權重,最后根據企業得分給出企業信用等級。
經分級,全市48900余家企業中,A級信用良好企業1556家(占比3.18%),B級守信企業19965家(占比40.75%),C級信用一般企業26418家(占比53.92%),D級失信企業473家(占比0.97%),E級嚴重失信企業582家(占比1.19%)。
為了檢驗系統的有效性,日前,漯河市對全市物業服務業222家企業開展“雙隨機、一公開”部門聯合抽查,按照A級信用良好企業抽查比例為5%,B級守信企業抽查比例為10%,C級信用一般企業抽查比例為20%,D級失信企業、E級嚴重失信企業抽查比例均為100%,整體抽查企業數量是20%。
抽查結果顯示,A類企業未發現違法事項,B類企業發現問題比率為7%,C類企業發現問題比率17%,D企業發現問題比率50%,E類發現問題比率65%,企業信用風險等級越低,發現問題比率越高。結果顯示系統智能評價數據與企業實際情況基本吻合。
為增強企業誠信意識,12月份,針對信用等級為A級、B級的企業,漯河市市場監管局還開展了漯河市誠信示范企業、誠信示范商戶、誠信示范市場評比活動。
如何讓監管更智慧?
今年6月份,系統針對全市未及時年報企業,向各轄區監管人員發出3296條預警信息,提醒企業及時年報,避免因未按時完成年報被列入異常名錄,影響正常經營活動。
同樣是今年6月份,系統發出了一條預警信息,提示漯河當地一上市企業一年來頻繁變更企業負責人和高管人員,有悖于正常經營情形。監管人員收到預警信息后,到企業進行排查,發現該企業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監管人員提前介入,全程跟蹤企業破產重組工作,發現企業員工有上訪跡象,立即通報信訪部門,進行了妥善處理。
7月15日,人民銀行漯河市中心支行向漯河市市場監管局致函,希望該局提供10000家左右市場主體,擬從中篩選普惠特別幫扶市場主體。
“類似這種大批量的工作,以前靠人工幾乎不可能精準完成,但是有了系統以后,這種工作我們就可以快速、精準實現。”漯河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宋耀生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隨著系統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可以預見,未來漯河對企業的智慧監管能力,還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