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
回望過去27年的歷程,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聚彬認為好想你做成了六件事情:改變了紅棗的品質,改變了人們吃棗的方式,把紅棗帶到了品牌時代,塑造了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的標桿,打造了紅棗上市第一股,助推了紅棗期貨上市。
在農產品加工行業深耕多年,也讓“紅棗司令”石聚彬對農產品加工業未來發展有了很多深入的思考。
河南商報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問道河南新經濟”對石聚彬進行了專訪。今年全國兩會,他的關注點再次放在了農產品加工的未來發展,提出農產品龍頭企業應當向服務業轉型,賦能整個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農產品加工業從數量向質量提升
對土地貧瘠、遍地荒丘的新鄭孟莊來說,以好想你為代表的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啟了從小紅棗做成大產業的新紀元。而在這個過程中,好想你探索出種植、加工、銷售相輔相成,基地、企業交相輝映的產業發展體系。
這與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方向不謀而合。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指出,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分散布局向集群發展轉變,完善農產品加工產業和政策扶持體系,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在第二十二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上,我省也提出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將農產品加工業打造成為全省工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點,努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期間,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它不僅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而且是國民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產品加工業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證了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也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鼓勵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加工業服務平臺
作為農產品加工行業企業,石聚彬感受到,我國現在的農產品加工業仍面臨自主創新力度不夠、加工人員水平偏低、品牌培育遲緩、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他與同行交流時,也發現行業中企業在用地、融資、用工成本等方面還有不同程度的困難。
未來,如何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正成為全國農產品企業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研究的課題。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具備全產業鏈優勢,但遺憾的是,目前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優勢依然表現為企業內部自給自足,很多企業并沒有將自己的優勢形成服務和咨詢的市場化,造成很多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在遇到品牌影響力低下、產品單一、銷售渠道薄弱、作坊經營、融資困難等瓶頸時,無法通過上下游龍頭企業抱團解難。
因此,石聚彬認為,應當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利用自身全產業鏈優勢,通過兩業的融合,建立農產品加工服務平臺。
通過平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以對農產品加工業其他企業進行品牌賦能、渠道賦能、管理賦能、融資賦能、技術賦能。通過加快將農產品變成商品,將商品變成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就業增收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需要服務平臺調動多方資源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絕不是市場主體‘唱獨角戲’,也不是政府‘包打天下’,更不是農民‘自彈自唱’,需要調動多方參與的主動性,而農業龍頭企業建立服務平臺,正是調動各方資源的中介。”石聚彬說。
他認為,農產品加工業服務平臺應重點解決好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如何加工、如何銷售、如何提升價值鏈及如何管理等問題,同時也將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和消費者體驗,把特色做成精品,進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溢價能力,為農產品加工業創富增收提供可能,讓資源優勢變“錢景”,實現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
石聚彬認為,對發起農產品加工服務平臺的龍頭企業來說,在這個平臺上企業需要投入新技術研發、市場調研和廣告、物流、技術支持、高科技技術產品供應、信息咨詢等。因此,建立這樣一個平臺,對企業來說也意味著從單純輸出產品的制造商,轉變為“產品+服務”的提供商,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經營思路。
(編輯:劉夢鴿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