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秦龍/文 記者 張超凡/圖
今天(3月5日)上午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河南商報記者特別重點梳理報告里有關樓市和土地政策相關的條目:
資料圖
關于房地產領域“十四五”時期的主要任務,政府工作報告表述為: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談及2021年重點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記者點評:關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亮點多多,新型城鎮化、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與房住不炒再被重點提及。這些也是往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重點。
特別需要指出,今年與往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多了一個重點提法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記者注意到,這不是首次提出,在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列為2021年度八大重點任務。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這一提法進一步細化,著眼點落在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長租房、租賃房等方面,而具體手段則是“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
不難看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特別是租賃市場領域,關于新市民與青年人住房難問題,將是2021年的政策發力點之一。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一二線城市的城市化進展得到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在這項進程中也產生了一類新的群體,那就是進城務工的新市民與在前往大城市工作的青年人,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住房問題更是一個亟待進一步解決的大事。
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這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無疑都是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的有力辦法。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北上廣深已經在行動。以北京為例,近幾年來,在推進共有產權住房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與成績。隨著共有產權房供應量的逐漸增加,其在改善樓市結構、“對沖”高房價等方面的效應將逐漸凸顯,從另一方面也解決了以新市民與青年人為代表的“北漂”們的住房問題。
回到我們“十四五”時期的主要任務,關于“十四五”時期主要任務,政府工作報告表述為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那么,如何堅持以人為核心?
報告指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毫無疑問,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尤其是新市民與青年人的住房問題,將成為貫徹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理念的一項重要抓手。
附2017——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房地產表述:
2020年: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
同時提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2019年: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抓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保障困難群體基本居住需求。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健全便民市場、便利店、步行街、停車場等生活服務設施。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關懷。
同時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2018年:堅持“房住不炒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580萬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宜居。
同時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2017年:因城施策去庫存
因城施策去庫存。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
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目前城鎮還有幾千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要持續進行改造。
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編輯:劉夢鴿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