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電商為我國脫貧攻堅事業取得全面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看到互聯網利好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的互聯網領域存在著巨頭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幾大互聯網巨頭利用其資金和市場占有率的優勢,惡性競爭、擠壓小企業生存空間,過度收集和使用用戶隱私數據,甚至是利用大數據優勢“殺熟”,嚴重危害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加強監管和立法勢在必行。
“作為農民的孩子,我也想反映下我的父老鄉親們的心聲。國家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我們積極響應號召行動起來,利用各種新式的手段和方式實現自身的脫貧。”其中,通過自媒體與電商相結合的渠道拓展當地農產品的銷路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許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只會簡單用抖音、快手等平臺拍攝農產品短視頻,然后嘗試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進行推廣和銷售。但是,微信針對抖音設置的屏蔽鏈接、限制分享成了銷售的障礙,“農民學會網絡技術不容易,很多都是扶貧干部手把手教的,現在這種導致使用很不方便。”
裴春亮認為,這也是互聯網巨頭的壟斷行為給農村用戶的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用戶的權益根本得不到很好的保障?;ヂ摼W巨頭們之間的競爭行為必須控制在合法、合理的邊界內,重視對用戶帶來的影響。希望有關部門能聽到農民用戶的聲音,看到他們的需求,通過立法、執法和司法途徑,多管齊下來規制互聯網巨頭企業的行為,凈化網絡環境,保障用戶合法權益。
再以前段時間被廣泛討論的社區電商為例,隨著商業模式的進步,市場下沉,互聯網的巨頭們,盯上了百姓的“菜籃子”,試圖用“燒錢,補貼瘋狂獲取客戶,擠壓菜市場和小攤小販生存空間,最后壟斷市場提價”的互聯網競爭思路,引起了巨大的社會爭議。用戶拒絕被“割韭菜”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也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裴春亮認為,互聯網是把雙刃劍,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我們的社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技術是中立的,因此如何使用技術就變得尤為重要。有關部門應該始終繃緊打擊市場壟斷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的弦。加強對于各大可能涉及互聯網市場壟斷的幾大巨頭企業的監管,結合新的壟斷形式的變化,探索出更有針對性效率更高的監管模式。
同時,要著力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互聯網領域市場競爭環境,讓監管長出牙齒,真正起到對于不法行為的震懾作用,給一些很有潛力和創新精神的小微企業一些發展空間。(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