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走進平頂山白廟鄉馬灣新村產業園內,進入豐產期的羊肚菌正在采摘,一個個褐色的“小傘”林立在田壟上,鮮艷欲滴的草莓掩映在翠綠的葉子里,繁茂的火龍果將在6月份進入豐果期,五彩斑斕的多肉植物在直播間里銷的火熱......
馬灣新村系2010年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而來,10年來,該村借助著創建3A景區和移民政策的優勢,采用“公司+集體+農戶+旅游”的模式建成占地近1000畝的產業園,園區內的光伏采摘園、豐潤果蔬園、百荷園、丹江情生態園,成為集旅游觀光、果蔬采摘、民俗風情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和創業富地。目前該產業園內種植有火龍果、草莓、葡萄、羊肚菌、蓮藕等10余種果蔬,當地群眾生活質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馬灣新村的發展是白廟鄉特色產業的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鄉因村施策,縱向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橫向拓展農業功能價值,帶領群眾走上了一條“斑斕”致富路。
“粉色”漫野飄果香。該鄉大郭莊村素有種植桃樹的傳統,近年來,白廟鄉將該村四大種植果樹合作社資源整合,建成占地2600余畝的千畝果園示范基地,主要種植蟠桃、石榴、葡萄、大棗等。同時,融合眼明泉3A級景區生態自然風光,拉長產業鏈條,發展鄉村旅游業,每逢節假日,前來觀光、游玩、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金黃”蜜薯好致富。白廟鄉也被稱作紅薯之鄉,為進一步增加紅薯的附加值,該鄉白廟村在紅薯品種上下足夠功夫。2013年,該村增會農場引進蜜薯、商薯19、小香薯、徐薯等多個優質品種,現已建成占地1000余畝的紅薯育苗基地,每年可為農戶提供可供萬畝以上土地栽種的紅薯苗,之前0.8元/斤的紅薯現在能賣到2元/斤以上,每年為全鄉農戶增收上千萬元。
“綠色”編織菜籃子。白廟鄉屬于城郊鄉,素有郟縣后花園、城郊菜籃子的美譽,該鄉張村依托著良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建成了占地200余畝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目前白廟鄉扶持規模以上蔬菜種植大戶13戶,種植面積達2600余畝,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總產值達3120萬元。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白廟鄉將牢牢扭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達到村村有產業,戶戶能致富,實現特色產業開進‘快車道’,奮力‘?’跑啟新局。”白廟鄉黨委書記王應欽說。
編輯: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