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楊緒偉 何世倫
“以前天天盼著咱山里也能通上水泥路,現在好了,推門見路、抬腳上車,水泥路修到山腳下、家門口,還連上了景區,出行方便了,山貨也不愁賣了。”4月22日,信陽市商城縣李集鄉韓樓村學屋組村民周乃方笑著告訴記者,路修通后,自己湊錢買了大貨車跑運輸,年收入早早破了“10萬+”。

打造"產業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韓樓村是商城縣的一個深山村,而周乃方所說的水泥路,是指韓樓村至該縣蘇仙石鄉關帝廟村的公路改建工程。該項目全長7.5公里,水泥硬化寬度7米,總投資2400余萬元,工程完工后,不僅解決了沿途居民出行難問題,還促進該村豐富的旅游資源融入到全縣大旅游格局,有力推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特色產業和商貿物流的繁榮發展。
近年來,商城縣將農村公路作為交通建設的重中之重,推進以自然村通水泥路或瀝青路為重點的通達、通暢建設工作,改善農村公路網絡狀況和生產生活條件,支持紅色旅游公路和產業集聚區道路建設,打造“產業路”,提高了農村公路的網絡化水平和整體服務能力,助推了當地經濟發展。
在商城縣達權店鎮盛店村口、鲇魚山水庫上游,總投資1887.6萬元、橋梁全長465.73米的渡口大橋不久前竣工了。作為信陽市第一批學生渡口改橋重點項目,不僅有效解決了村民們出行難和學生上學安全問題,其對黃皮寨山寨旅游開發,以及區域經濟的振興發展的帶動作用也正日益顯現。

108個貧困村村民小組全通硬化路
“直到2015年,全縣110個貧困村雖有通往村部或者學校的硬化路,但卻沒有一個貧困村實現所有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商城縣交通部門一位負責介紹,該縣通過持續提高交通安全暢通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增加農村公路網通達深度、覆蓋范圍,不斷提升客運服務能力,有效發揮了交通扶貧工程使用效益,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2020年底,全縣所有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柏油)路通客車,110個貧困村中有108個實現了所有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超額完成省級交通扶貧政策任務,該縣還被授予“河南省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范縣”稱號。

據了解,為進一步滿足群眾出行需求,該縣出臺了《商城縣村村通客車工作實施方案》,在公路沿途鄉村設立候車亭86座,鄉村道路行政村設預約牌284個,客車運行線路公示牌110個,行政村道路通暢公示牌362個,增設30輛村村通微型客車,實現了全縣行政村通客車全覆蓋。(編輯 呂瑞天)

“以前天天盼著咱山里也能通上水泥路,現在好了,推門見路、抬腳上車,水泥路修到山腳下、家門口,還連上了景區,出行方便了,山貨也不愁賣了。”4月22日,信陽市商城縣李集鄉韓樓村學屋組村民周乃方笑著告訴記者,路修通后,自己湊錢買了大貨車跑運輸,年收入早早破了“10萬+”。
打造"產業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韓樓村是商城縣的一個深山村,而周乃方所說的水泥路,是指韓樓村至該縣蘇仙石鄉關帝廟村的公路改建工程。該項目全長7.5公里,水泥硬化寬度7米,總投資2400余萬元,工程完工后,不僅解決了沿途居民出行難問題,還促進該村豐富的旅游資源融入到全縣大旅游格局,有力推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特色產業和商貿物流的繁榮發展。
近年來,商城縣將農村公路作為交通建設的重中之重,推進以自然村通水泥路或瀝青路為重點的通達、通暢建設工作,改善農村公路網絡狀況和生產生活條件,支持紅色旅游公路和產業集聚區道路建設,打造“產業路”,提高了農村公路的網絡化水平和整體服務能力,助推了當地經濟發展。
在商城縣達權店鎮盛店村口、鲇魚山水庫上游,總投資1887.6萬元、橋梁全長465.73米的渡口大橋不久前竣工了。作為信陽市第一批學生渡口改橋重點項目,不僅有效解決了村民們出行難和學生上學安全問題,其對黃皮寨山寨旅游開發,以及區域經濟的振興發展的帶動作用也正日益顯現。
108個貧困村村民小組全通硬化路
“直到2015年,全縣110個貧困村雖有通往村部或者學校的硬化路,但卻沒有一個貧困村實現所有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商城縣交通部門一位負責介紹,該縣通過持續提高交通安全暢通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增加農村公路網通達深度、覆蓋范圍,不斷提升客運服務能力,有效發揮了交通扶貧工程使用效益,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2020年底,全縣所有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柏油)路通客車,110個貧困村中有108個實現了所有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超額完成省級交通扶貧政策任務,該縣還被授予“河南省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范縣”稱號。
據了解,為進一步滿足群眾出行需求,該縣出臺了《商城縣村村通客車工作實施方案》,在公路沿途鄉村設立候車亭86座,鄉村道路行政村設預約牌284個,客車運行線路公示牌110個,行政村道路通暢公示牌362個,增設30輛村村通微型客車,實現了全縣行政村通客車全覆蓋。(編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