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曹良剛
4月22日,中國林場協會2021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會議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莽山林場召開。中國林場協會會長姚昌恬,湖南省林業(yè)系統相關領導,及各會員代表450余人參加了會議。
經專家組審定、公示及會議審議,河南省國有商城縣金剛臺林場榮獲“全國十佳林場”稱號。金剛臺林場黨組書記、場長萬文俠代表獲評全國十佳林場,在會上做典型發(fā)言。
金剛臺林場始建于1958年,森林覆蓋率高達98.4%。近年來,該林場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不斷強化森林資源培育,高標準推進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有效帶動林、茶、旅多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把一個經營面積不足5萬畝的小林場,變成了引領周邊近20萬畝山林、10萬余名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成為集國有林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于一體、年接待近百萬游客的生態(tài)樂園,連年被評為河南省首批森林小鎮(zhèn)、河南省森林康養(yǎng)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中國林場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成員單位”等榮譽稱號。
“良好的生態(tài)資源是林場生存發(fā)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我們高度重視生態(tài)資源培育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條‘除小留大、除雜成林、除灌成景’的撫育造林新經驗。”金剛臺林場場長萬文俠說,林場每年補造林木3000畝以上,撫育中幼林5000畝以上,培育了水杉林、楓香林等森林景觀,構建了櫟類大徑材、國家儲備林基地等重點生態(tài)區(qū),打造了一道道獨具特色的綠色長城!
據悉,南北過渡地帶造就了金剛臺林場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這里有高等植物2700余種,脊椎動物5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88種。為強化生態(tài)建設成果,林場近年來強力啟動了生態(tài)科研和自然教育工作。打造大別山生態(tài)科普基地、大別山珍稀植物園2處,開辟科普線路3條,先后與中科院、中國林業(yè)大學、河南大學等科研機構密切合作,構建一支30余人的生態(tài)科研教育隊伍,培育銀縷梅、青錢柳、等多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樹種,發(fā)現河南省新記錄植物38種、動物21種,開啟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穿山甲、林麝等多項科研活動。(編輯 呂瑞天 施尚景)
4月22日,中國林場協會2021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會議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莽山林場召開。中國林場協會會長姚昌恬,湖南省林業(yè)系統相關領導,及各會員代表450余人參加了會議。
經專家組審定、公示及會議審議,河南省國有商城縣金剛臺林場榮獲“全國十佳林場”稱號。金剛臺林場黨組書記、場長萬文俠代表獲評全國十佳林場,在會上做典型發(fā)言。
金剛臺林場始建于1958年,森林覆蓋率高達98.4%。近年來,該林場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不斷強化森林資源培育,高標準推進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有效帶動林、茶、旅多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把一個經營面積不足5萬畝的小林場,變成了引領周邊近20萬畝山林、10萬余名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成為集國有林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于一體、年接待近百萬游客的生態(tài)樂園,連年被評為河南省首批森林小鎮(zhèn)、河南省森林康養(yǎng)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中國林場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成員單位”等榮譽稱號。
“良好的生態(tài)資源是林場生存發(fā)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我們高度重視生態(tài)資源培育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條‘除小留大、除雜成林、除灌成景’的撫育造林新經驗。”金剛臺林場場長萬文俠說,林場每年補造林木3000畝以上,撫育中幼林5000畝以上,培育了水杉林、楓香林等森林景觀,構建了櫟類大徑材、國家儲備林基地等重點生態(tài)區(qū),打造了一道道獨具特色的綠色長城!
據悉,南北過渡地帶造就了金剛臺林場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這里有高等植物2700余種,脊椎動物5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88種。為強化生態(tài)建設成果,林場近年來強力啟動了生態(tài)科研和自然教育工作。打造大別山生態(tài)科普基地、大別山珍稀植物園2處,開辟科普線路3條,先后與中科院、中國林業(yè)大學、河南大學等科研機構密切合作,構建一支30余人的生態(tài)科研教育隊伍,培育銀縷梅、青錢柳、等多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樹種,發(fā)現河南省新記錄植物38種、動物21種,開啟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穿山甲、林麝等多項科研活動。(編輯 呂瑞天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