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寫給鄭州管城回族區圓方集團的全體職工的回信,越過了黃河岸,卻停留在了全體勞動者的心上,“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在這片黃河沖積平原上,振聾發聵。
一年過去了,收到回信的圓方集團與其所在的鄭州管城回族區以實際行動書寫時代答卷、回報總書記厚愛重托。
【“抗疫情、戰新冠”展教館稱網紅打卡地 圓方計劃新增就業1.1萬人】
如今的鄭州圓方集團“抗疫情、戰新冠”展教館依然熱鬧著。參觀者目光炯炯,由一段段文字,漫溯到一張張圖片。11支圓方黨員突擊隊,在抗疫戰斗中所涌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久久震撼著參觀者的心靈。
晚上,展教館閉館,頭頂是亙古閃爍的萬畝星辰,身旁是亮起來的萬家燈火。這方小小的展教館,也已經完成了20萬人次的接待,成了實至名歸的網紅打卡地。
這是從共產黨信仰中,煥發出的紅色生命力。
從16位下崗職工,到河南最為耀眼的物業服務企業;從揮斥方遒的企業老總,到講黨課的“薛書記”;從打掃衛生的保潔,到“不計生死,不計報酬,為圓方爭光,為黨旗添彩”的志愿者……
可以看到,正是靠著這種紅色生命力,圓方集團得以完成一次次的蝶變。
特別是最近的一年來,圓方集團六萬職工在習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的鼓舞和激勵下,堅定信念,奮力進取,不斷開創著集團建設發展的新局面。
現在,圓方集團不僅順利通過河南省省級非公黨建標準化試點單位評審驗收,打造了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示范展館,供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黨務工作者交流借鑒。還積極利用新媒體形式,以“學黨史 悟思想 展巾幗風采”為主題,推出圓方智慧大黨課“三八節”專場,通過重溫《入黨誓詞》、共唱紅歌、講黨史、觀看情景劇《繡紅旗》、民營企業家及基層黨支部書記話黨建等環節,吸引了全國2000多個黨支部,20余萬名黨員通過在線觀看直播的形式同步參與了活動。
“今年兩會上,總理講,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是1100萬,集團決定,今年新增就業崗位1萬1千個,我們努力干,拼命干,向總書記再交一份滿意的答卷。”鄭州圓方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薛榮笑道。
“唯有真心付出過,才能真正感受到勞動的光榮與崇高,勞動的偉大與美麗。”從“下崗女工”到“網紅書記”,薛榮與圓方集團六萬名員工的默默奉獻更是無數勞動者的奮斗縮影。
在鄭州管城回族區的土地上,鄭州圓方集團的成長與發展,寫滿了時代奮斗者的詩歌。
【點燃黨建引領“紅色引擎”啟動重大項目 讓“古都新生”充滿“管城溫度”】
如果說,以鄭州圓方集團總部為圓心,以管城區金岱產業園區為起點,在管城區、在鄭州市、甚至在全國,這股紅色生命力的輻射半徑已經越來越大。特別是在鄭州管城回族區,全區210多個非公企業黨組織,正在逐步從“工作覆蓋”到“組織覆蓋”,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實現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互融共進、良性循環。
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因總書記的回信所點燃的黨建引領“紅色引擎”,也驅動著廣大黨員與基層黨組織不斷奮勇向前。
管城回族區,實現了黨員爭當紅色先鋒、黨組織建強紅色堡壘,基層治理匯聚紅色動能的良好局面。
過去的一年,管城區有4310名黨員和志愿者開展服務進基層、進樓院、進項目活動,173名優秀年輕干部和中長期培養對象到“三項工程、一項管理”等重點工作一線實踐鍛煉,在克難攻堅中摔打歷練、提升能力。過去的一年,管城區在“三項工程、一項管理”“三大核心板塊建設”專項指揮部等一線成立81個臨時黨組織,并納入區域黨委實行“支部聯建”。在此基礎上,嚴格落實“三會一課”“4+X主題黨日”等制度,規范組織生活,確保區委的中心工作、重要任務和重點項目部署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在哪里、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的有效覆蓋。過去的一年,管城區在落實“四議兩公開”“一征三議兩公開”的基礎上,探索出北下街代書胡同片區“1234”工作法、隴海馬路北三街“四聯四促”工作法、張華樓村美麗鄉村建設“1315”鄉村治理新模式等一系列創新做法,把紅色旗幟“樹”了起來,把黨員群眾“攏”了起來,讓工作開展“順”了起來,實現了“一舉求多效”。
過去的一年,管城區緊盯經濟“晴雨表”,逆境掌好舵,把好盤。生產總值從400億元增長到68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2.9億元增長到53.9億元,年均增長18.6%;總量分別是“十二五”末的1.66和2.35倍,實現經濟運行“逆境突圍”。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該區謀劃啟動總投資2404億元的重大項目246個,新簽約項目投資達148億元,全區企業、項目應復盡復、應開盡開,固定資產投資、社消零總額等多項經濟指標領跑全市。
爭當紅色先鋒,建強紅色堡壘,匯聚紅色動能,點燃黨建引領“紅色引擎”。
管城回族區牢牢抓住習近平總書記回信重要契機,黨的建設持續加強。鞏固擴大圓方集團“品牌效應”、擦亮“金色招牌”,帶動非公黨建實現提升,組織區委中心組集中(擴大)學習、研討、專家輔導講座等11場次,參學人員1600余人次,學習研討700余場次。
錨定“古都新生”,打造“管城溫度”。充分彰顯鄭州八大古都底蘊,管城回族區商代王城遺址板塊、金岱科創板塊、新火車站板塊三大核心板塊規劃建設帶動城市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發展方式轉變,533個老舊小區改造,已完成366個,完工率68.66%,全區綠化面積達809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環境容量大幅提升;PM2.5、PM10分別下降46.1%、44.7%,優良天數增加84天。與此同時,按年均12.2%的增速,累計投入123.2億元,回應群眾急憂盼難,累計新增就業7.6萬人,實現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去年春天的來信,讓管城多了生機勃勃的故事】
一封信,紙短情長。
一群人,切切難忘。
這封去年春天“寄來”的信,也讓管城區,更多了許多生機勃勃的故事。
在黨建引領“聚合力”,機制創新“提能效”下,管城回族區南曹街道張華樓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白墻黛瓦,坦途長街,杏花微雨、山楂秋韻、幽香丹桂等主題文化小巷,一巷一景,扮靚后的張華樓村猶如脫胎換骨。
在以黨建引領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下,航海東路街道黨工委打破黨組織的傳統設置模式,將黨支部建在樓院、建在樓宇、建在項目一線,真正做到改革發展推進到哪里,黨的組織建設就跟進到哪里。
……
2020年,是管城全面發力、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雙戰雙勝”,奮力開啟“十四五”新征程的攻堅之年。
謀定新目標,踏上新征程。站在“十四五”新的起點,管城分別比全國、全省預期目標高出1.5和0.5個百分點,瞄定實現經濟增長7.5%目標,聚焦文旅融合、科技創新、樞紐經濟、改革開放、全域提質、公共服務、風險防范尋求蝶變突破。
圍繞“一二三四六”發展目標路徑,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實現“古都新生”為總目標,擦亮“人文管城、魅力商都”城市名片。
“一”即一個目標:以實現“古都新生”為總目標,擦亮“人文管城、魅力商都”城市名片。“二”即兩個爭先:在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建設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戰略機遇中奮勇爭先。“三”即三大支撐:以商代王城遺址、金岱科創城、小李莊火車站三大核心板塊建設為支撐,打造管城發展重要增長極。“四”即四大定位:加快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展示區、國家中心城市現代綜合樞紐經濟示范區、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轉型樣板區、國家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四條路徑:文化立區、產業興區、基礎強區和生態靚區。“六”即六大提升:經過“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實現綜合實力、城區功能、文化實力、生態環境、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個提升。
征程開啟,越過一山又一山;戰鼓催征,奮楫揚帆再起航!中共管城回族區委書記虎強說,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我們都是收信人,我們都是續寫者。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管城區將進一步從總書記回信中感受鼓舞、汲取力量,推動學習貫徹回信精神持續走深走實,用實干和實績回應殷殷關切、不負諄諄囑托,以實干實績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厚愛,以優異的成績為建黨百年獻禮!(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