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暖土膏民氣動,一犁新雨破春耕。走在五月的同盟大地上,到處是新鮮萌動的勃勃生機。農人減衣下地、游人踏青賞春,美麗鄉村迎來一年中的勝景之時。
新鄉獲嘉縣北依太行,南臨黃河,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從黃土地上的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到“獲嘉彩麥”基地,再到游人如織的同盟古鎮袁家村,電網作為基礎設施,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為新時期豫北平原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獲嘉彩麥”領跑春天】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5月10日,獲嘉縣“獲嘉彩麥”基地內,沉甸甸的麥穗迎風擺動,似在致敬辛勤的勞動者。旁邊科研中心的組培室內,新一批彩色麥種材料已經發芽,蓬勃生長。
“再過十幾天,這批彩麥就要豐收了!”“獲嘉彩麥”基地負責人趙改榮笑著說道。眼前試驗田中,均勻分布著棋盤格子一樣的編碼區域。超3800種小麥高矮不一,迎風招搖。
“獲嘉彩麥”基地2019年建成,集彩色小麥科研、育種、種植、深加工、銷售為一體,試驗田面積達100余畝。從基地報裝用電開始,獲嘉縣供電公司位莊服務站就為基地建立了客戶檔案,定期上門走訪,了解客戶生產用電需求及變化,確保供電服務24小時“不掉線”。
在組培室內,一排排育種架上方,專門架設的LED燈正在對彩麥種子材料進行不間斷的光照。“這里面有5個黑麥品種、5個綠麥品種和1個糯小麥品種。組培室的光照、溫控、通風等系統全部實行24小時自動化控制。”趙改榮說。
3月下旬的一天,組培室突然停電了。當時正值育種的關鍵期,趙改榮打電話到位莊服務站求助。臺區經理王心強迅速趕到現場。經查,發現是組培室負荷過大導致電表箱內斷路器燒壞。雖然損壞的設備屬于客戶資產,但王心強義務為客戶處理了故障。
“組培室被稱為小麥育種神器。種子能科學繁育,電力服務功不可沒。”趙改榮仔細查看小麥長勢,臉上難掩喜悅。
彩麥基地建立“基地+農戶”模式,實現了特色種植產業化。周邊近20家土地承包大戶都種有基地的彩麥。以大位莊村民徐啟全為例,他種植了25畝黑小麥,相比種普通小麥,每年每畝地至少多賺300元錢。“我們不僅種彩麥,還要搞好深加工,拉長經濟鏈,發展彩色經濟,比如彩色面粉、彩麥花藝等,和大家伙一起致富!”說起未來,趙改榮信心滿滿。
【“綠尖尖”長出新希望】
5月4日下午,獲嘉縣徐營鎮北街村的蘆筍種植產業基地,一根根青綠的蘆筍從土中鉆出。農婦杜彩娥正手起剪落,利落地摘著蘆筍。
“今天這車裝了87箱,一箱60斤,總共超過兩噸半!”基地負責人浮宗坤將地上最后一箱蘆筍搬上貨車,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批發商的貨車兩天就來一趟,把我們的蘆筍運到廣東、深圳那邊的連鎖大超市,不愁賣!”
四、五月份正是蘆筍采摘高峰期,浮宗坤雇傭鄰近村民采摘、分揀、捆扎成束,從早到晚一刻不停。超過300畝的蘆筍田不到20天就要全部灌溉一次,裝好箱的蘆筍需立即放到冷庫中保鮮……這些都離不開穩定的電力供應。
“現在種蘆筍,沒有電可不行。就說這冷庫,天暖和起來后24小時不能停,不然蘆筍就會發蔫。”浮宗坤說。雖然對用電可靠性要求高,但浮宗坤卻并不為此擔心。當初冷庫報裝用電,需要接一臺200千伏安的變壓器。獲嘉縣供電公司徐營供電所臺區經理金則成忙前忙后,幫助浮宗坤選擇最佳用電路徑。農忙時節灌溉用電,金則成更是一個電話隨叫隨到,沒讓浮宗坤為此有半點煩心。
“這是徐營鎮政府扶持的種植項目,附近的村民指望這蘆筍賺錢,用電必須保障好。明年,政府還要幫老浮建更大的廠房和冷庫,咱的服務也要跟得上!”金則成說。
【古鎮變身“后花園”】
“你好,你這個移動插座最好用膠帶再固定一下,周圍有水,掉落了會很危險。”5月5日下午,獲嘉縣供電公司亢村供電所志愿服務小分隊穿行于同盟古鎮袁家村,對景點內商戶進行安全用電巡檢,并送上便民連心卡與安全用電小冊子。
同盟古鎮袁家村位于獲嘉縣亢村鎮府莊村,是集民俗體驗、特色美食、休閑娛樂、文化創意為一體的中原休閑度假勝地。2019年6月14日,獲嘉縣供電公司接到古鎮的高壓新裝業務申請,報裝容量達2520千伏安。由于客戶開園時間在即,時間非常緊急,獲嘉縣供電公司組織精干力量勘查現場、論證選定可靠電源、優化電力路徑,以最快速度確定供電方案,于次月15日送電成功,為古鎮提供了充足穩定的電力供應。
“我們的用電報裝真的是一次也沒跑,全部是供電公司上門服務,真的萬分感謝。”古鎮負責人李佳感嘆。
每逢假期,古鎮客流量劇增。獲嘉縣供電公司亢村供電所都會在原本的屬地化巡視基礎上,加派人手對古鎮供電的10千伏亢府線進行特巡,并在保證所內正常工作的基礎上,專門抽調黨員志愿者,義務為古鎮查看線路和設備,保障景區用電可靠。
“同盟古鎮袁家村給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里面入駐的店鋪、民宿也越來越多。我們平時每月電費在12萬元左右。有了供電所的貼心服務,客人在我們這吃得開心、玩得開心。”李佳說。 (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