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楊緒偉 崔燦
5月11日,信陽市商城縣赤城辦事處北街社區黨員錢士慶家的小院里氣氛熱烈,社區干部和居民正在這里召開“板凳課堂”懇談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為北街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建言獻策。
“北大街改造時,能不能重新鋪設巷內管網、翻修下水道啊?”“改造時一定要保留老商城的味道。”“最好把西正街也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和通常嚴肅的會議形式不同:這里沒有會議室,就在社區群眾家的小院里;不用講話稿,社區干部和群眾隨便搬來凳子圍坐一起,拉家常、聽實情、解心結。經過40分鐘的熱烈討論,這次“板凳課堂”懇談會不僅搜集了很多改造建議,還解決了群眾因改造導致的臨時性用水困難問題。
“‘板凳課堂’變過去的群眾‘上訪’反映問題,為干部主動‘下訪’搜集問題、傾聽民意,同時還能面對面宣講政策、化解矛盾,很受社區群眾歡迎。”北街社區黨支部書記韓華說,這不僅僅是形式的改變,更體現了由“被動解決問題”向“主動為人民服務”的基層治理理念的轉變。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商城縣赤城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創新形式,率先在社區推進“板凳課堂”,辦事處黨政領導、社區干部走出辦公室,深入樓宇街巷,一方面講授微黨課,宣傳本地紅色故事,另一方面搜集問題、傾聽意見,為辦好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民生實事打下基礎。
“‘板凳課堂’形式簡單,解決的問題卻不小。”赤城辦事處何店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永琴說,在該社區梅灣組“四美鄉村”建設中,通過將“板凳課堂”搬入農家小院,宣講政策,動員群眾,該社區居民主動捐資3萬元用于社區設施改造,群眾不僅能自主維護環境,還形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群眾的事社區幫、社區的事大家管”的良好自治氛圍。
“‘板凳課堂’是我們加強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有益探索,我們將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面對面傾聽民意,實打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赤城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李茂付如是說。(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