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維博
最近,年近50歲的張海穩床頭放了一本民法典,這是他近兩年看的第三本法律書籍,之前兩本是合同法和勞動法。
張海穩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神?鎮楊嶺村人,自己在鎮上經營著一家名為?鈞堂的店面,規模雖不大,在當地卻獨具特色,他燒制的偉人像極受市場青睞。兩年前,張海穩接到鄭州一家公司300尊偉人像的訂單。
當時,缺乏法律常識的他在合同中只約定了訂金、交貨數量等基本信息。在張海穩和工人們日夜趕工,如期交付貨物后,對方卻拒付剩余貨款,理由是實物與要求不符。
“鈞瓷最大的特色就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沒有雷同。”張海穩認為對方公司的要求過于苛刻,無奈合同中并未載明此條,想維權卻缺乏有力支撐。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鎮里的個體商戶法律顧問群里。
禹州市司法局神?司法分局局長李為民得知情況后,帶著張海穩先后三趟往返鄭州進行調解。最終,雙方各退一步,張海穩讓出3萬元貨款,此事了結。
如今,張海穩成了楊嶺村的“法律明白人”,在當地的“法律明白人微信群”里非常活躍,時常幫著村里鄉親就合同糾紛給出解決方案。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中,許昌市司法局始終堅持法治惠民利民原則,不斷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厚植法治文化底蘊,使法治思維真正扎根在農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中。”許昌市委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董克儉說。
許昌市長葛市長社路街道辦事處,在村(社區)法律顧問引導下,當地不少村(社區)重新起草了村規民約。
“在大家自己定的村規民約影響下,現在誰家家庭和睦、鄰里關系好、庭院衛生好、參加村里志愿服務次數多,都會讓人豎起大拇指。”長葛市司法局長社路街道司法所所長劉明明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董克儉說,如今許昌農村98%以上的矛盾都被“法律明白人”化解在村里,農村群眾也有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識,法治已經成為鄉村振興助推器。
來源:法治日報
最近,年近50歲的張海穩床頭放了一本民法典,這是他近兩年看的第三本法律書籍,之前兩本是合同法和勞動法。
張海穩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神?鎮楊嶺村人,自己在鎮上經營著一家名為?鈞堂的店面,規模雖不大,在當地卻獨具特色,他燒制的偉人像極受市場青睞。兩年前,張海穩接到鄭州一家公司300尊偉人像的訂單。
當時,缺乏法律常識的他在合同中只約定了訂金、交貨數量等基本信息。在張海穩和工人們日夜趕工,如期交付貨物后,對方卻拒付剩余貨款,理由是實物與要求不符。
“鈞瓷最大的特色就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沒有雷同。”張海穩認為對方公司的要求過于苛刻,無奈合同中并未載明此條,想維權卻缺乏有力支撐。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鎮里的個體商戶法律顧問群里。
禹州市司法局神?司法分局局長李為民得知情況后,帶著張海穩先后三趟往返鄭州進行調解。最終,雙方各退一步,張海穩讓出3萬元貨款,此事了結。
如今,張海穩成了楊嶺村的“法律明白人”,在當地的“法律明白人微信群”里非常活躍,時常幫著村里鄉親就合同糾紛給出解決方案。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中,許昌市司法局始終堅持法治惠民利民原則,不斷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厚植法治文化底蘊,使法治思維真正扎根在農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中。”許昌市委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董克儉說。
許昌市長葛市長社路街道辦事處,在村(社區)法律顧問引導下,當地不少村(社區)重新起草了村規民約。
“在大家自己定的村規民約影響下,現在誰家家庭和睦、鄰里關系好、庭院衛生好、參加村里志愿服務次數多,都會讓人豎起大拇指。”長葛市司法局長社路街道司法所所長劉明明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董克儉說,如今許昌農村98%以上的矛盾都被“法律明白人”化解在村里,農村群眾也有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識,法治已經成為鄉村振興助推器。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