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郭營戰
盛夏時節,走進平頂山市汝州市廟下鎮唐店村草莓生產基地,一眼望不到邊的青白色大棚里,村民們正在忙著翻耕土地,為8月移栽草莓苗做準備;大棚旁邊的田地里,培育的草莓苗已經萌發了眾多長長的秧子,在秧子上每隔七八厘米又生出一株幼苗。

“中間的這棵是母苗,長的秧子上再生出來的才是要移栽的草莓苗。種草莓最關鍵的是育苗,一刻也不敢馬虎,它直接關系著冬季第一茬果子的質量。”正在查看苗子長勢的村黨支部書記、草莓種植大戶都占立說。
“說到俺村發展草莓產業,得感謝一直在三門峽做水果批發生意的村民申芳偉,就是他給村里引進了這個致富好項目。”都占立介紹說,2018年初,在三門峽市做了20多年水果批發生意的申芳偉,找到村“兩委”干部談了自己想發展奶油草莓的產業愿望,當即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當年,申芳偉即聯合其他兩名村民投資將近200萬元,建起了36座草莓種植大棚,從冬至前后草莓長出第一茬果到2019年5月,每畝地收入6萬多元,去掉各種成本,每畝地凈收益2萬余元。
巨大的市場利潤很快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草莓種植。目前,該村已發展草莓種植200余畝,大棚200余座。由于引進的草莓品種高端優質,而且全部施用有機肥和農家肥,生產的草莓個頭大、品相好、味道香甜,深受大中城市消費者喜愛。“我們冬至前后的第一茬果,平均七八個就有一斤,去年批發價每斤28元,一個草莓都價值4元左右。因為管理到位,草莓從冬至一直可以賣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最便宜的時候也每斤6元左右。”種植大戶申芳偉介紹說。

為了保證草莓質量,所有種植大戶專門聯合從浙江以年薪20萬元聘請了一位技術員,從育苗、移栽、大棚管理、采摘等提供全過程技術指導。目前,該村生產的草莓形成了以種植大戶申芳偉為重點的多個批發銷售渠道。在草莓移栽和采摘季,每天的用工量達到500人以上。
“草莓市場前景看好,村民們越干越有勁,今年6月初村里又發展了100畝,現在有大棚300多座。去年我們還利用移民扶持資金建了20個大棚,為村集體創收6萬元。現在,我們還申報了省里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準備利用專項扶持資金再建設5個抗風抗壓更保溫的高端溫室大棚,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望著一排排的大棚,都占立臉上滿是自信。(編輯 呂瑞天)
盛夏時節,走進平頂山市汝州市廟下鎮唐店村草莓生產基地,一眼望不到邊的青白色大棚里,村民們正在忙著翻耕土地,為8月移栽草莓苗做準備;大棚旁邊的田地里,培育的草莓苗已經萌發了眾多長長的秧子,在秧子上每隔七八厘米又生出一株幼苗。
“中間的這棵是母苗,長的秧子上再生出來的才是要移栽的草莓苗。種草莓最關鍵的是育苗,一刻也不敢馬虎,它直接關系著冬季第一茬果子的質量。”正在查看苗子長勢的村黨支部書記、草莓種植大戶都占立說。
“說到俺村發展草莓產業,得感謝一直在三門峽做水果批發生意的村民申芳偉,就是他給村里引進了這個致富好項目。”都占立介紹說,2018年初,在三門峽市做了20多年水果批發生意的申芳偉,找到村“兩委”干部談了自己想發展奶油草莓的產業愿望,當即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當年,申芳偉即聯合其他兩名村民投資將近200萬元,建起了36座草莓種植大棚,從冬至前后草莓長出第一茬果到2019年5月,每畝地收入6萬多元,去掉各種成本,每畝地凈收益2萬余元。
巨大的市場利潤很快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草莓種植。目前,該村已發展草莓種植200余畝,大棚200余座。由于引進的草莓品種高端優質,而且全部施用有機肥和農家肥,生產的草莓個頭大、品相好、味道香甜,深受大中城市消費者喜愛。“我們冬至前后的第一茬果,平均七八個就有一斤,去年批發價每斤28元,一個草莓都價值4元左右。因為管理到位,草莓從冬至一直可以賣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最便宜的時候也每斤6元左右。”種植大戶申芳偉介紹說。
為了保證草莓質量,所有種植大戶專門聯合從浙江以年薪20萬元聘請了一位技術員,從育苗、移栽、大棚管理、采摘等提供全過程技術指導。目前,該村生產的草莓形成了以種植大戶申芳偉為重點的多個批發銷售渠道。在草莓移栽和采摘季,每天的用工量達到500人以上。
“草莓市場前景看好,村民們越干越有勁,今年6月初村里又發展了100畝,現在有大棚300多座。去年我們還利用移民扶持資金建了20個大棚,為村集體創收6萬元。現在,我們還申報了省里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準備利用專項扶持資金再建設5個抗風抗壓更保溫的高端溫室大棚,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望著一排排的大棚,都占立臉上滿是自信。(編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