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王曉磊 吳偉偉
“劉書記,這里有我們守著你放心就好了,你怎么又來了?”7月22日,連續降下大到暴雨多日的平頂山市舞鋼市迎來了又一輪降雨天氣過程。舞鋼市廟街鄉黨委書記第三次來到東營村查看提醒,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戴著一副厚厚的墨鏡。盡管已刻意放慢腳步,行至光線稍暗的地方,因為視線模糊一不小心打了個趔趄。

“俺劉書記的眼睛眼角膜受損嚴重,每一個小時需要換藥清洗一次,不能見光、不能風吹雨淋,醫生說如果不好好治療還有失明危險。”廟街鄉鄉長盧曉輝說起自己的“戰友”既有擔心又是贊嘆。
7月17日,舞鋼市大范圍降雨的頭一天,劉彥新眼睛異物感增強、不受控制地眼澀流淚,難以堅持之際他趁著周末稍有的間隙趕到醫院檢查,經診斷為角膜受損,需要盡快治療并保持好眼睛的清潔。哪曾想,醫生的診治意見剛出來,劉彥新就接到鄉里的電話,“劉書記,咱家里下大了。”焦急萬分的他開完藥便急匆匆趕回鄉里。

7月19日,又一次大雨、大暴雨襲擊舞鋼市,三分之一區域處在山地的廟街鄉,地質結構復雜,境內西部5座水庫、兩處尾礦壩猶如一顆“定時炸彈”讓人揪心。劉彥新時刻關注著天氣預警預報,在前期從防汛物資排查、隊伍演練的基礎上,他帶領幾名鄉村黨員干部冒雨逐個點位排查住戶、排查大壩,轉移地勢低洼群眾,始終和鄉、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吃住在一起。
位于東營村西北邊的中加公司尾礦庫是一座距離村莊僅有不足千米的山谷型尾礦庫,下游的黃溝村民組里還有146名常住人口,如果雨勢繼續加大、排查稍有閃失,極易發生地質災害。為此,劉彥新把黃溝村作為嚴防死守的重中之重,派出專人堅守壩體,24小時不間斷值班值守且每隔兩個小時聽一次監測情況報告。當發現村內排水溝部分溝段有淤塞時,他丟掉雨傘和村干部一起徒手疏浚,并在各通戶路口筑起沙袋,有效避免了山洪向村內倒灌發生。
“很明顯能感覺到,劉書記每隔一會兒都要因為眼睛不舒服去擦一擦。”一直跟在劉彥新身邊排查搶險的東營村黨支部書記李海緒說。其他同事們也禁不住勸他,“劉書記,你先歇歇吧,眼睛時間長了更受不了了。”都被他“我能堅持”“大家都得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打斷。輪番的勸阻都沒有奏效,他擦去因眼澀而流出的淚水,繼續投入戰斗去了。防汛期間,他連著兩個晚上都沒有睡上囫圇覺。

7月22日,天剛一放晴,劉彥新就戴著墨鏡領著分管交通、水利、安全的班子成員,根據各村統計出來的受災情況一覽表,一一深入實地查看災情。在受災現場,他和大家現場研判,制定修復方案。需要與業務部門溝通的,他當即指定專人具體對接負責,“這些點位大都是與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必須抓緊時間落實到位。”劉彥新反復叮囑。
“雨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危難之際,我只有在現場與大家伙同戰斗、共患難,心里才更踏實。”正常治療的話,原本三四天就能好轉的眼疾,因為這一周的勞累辛苦,更加嚴重了,“等這一波汛情解除了,就再去復查。”劉彥新淡淡地說。(編輯 呂瑞天 施尚景 吉倩倩)
“劉書記,這里有我們守著你放心就好了,你怎么又來了?”7月22日,連續降下大到暴雨多日的平頂山市舞鋼市迎來了又一輪降雨天氣過程。舞鋼市廟街鄉黨委書記第三次來到東營村查看提醒,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戴著一副厚厚的墨鏡。盡管已刻意放慢腳步,行至光線稍暗的地方,因為視線模糊一不小心打了個趔趄。
“俺劉書記的眼睛眼角膜受損嚴重,每一個小時需要換藥清洗一次,不能見光、不能風吹雨淋,醫生說如果不好好治療還有失明危險。”廟街鄉鄉長盧曉輝說起自己的“戰友”既有擔心又是贊嘆。
7月17日,舞鋼市大范圍降雨的頭一天,劉彥新眼睛異物感增強、不受控制地眼澀流淚,難以堅持之際他趁著周末稍有的間隙趕到醫院檢查,經診斷為角膜受損,需要盡快治療并保持好眼睛的清潔。哪曾想,醫生的診治意見剛出來,劉彥新就接到鄉里的電話,“劉書記,咱家里下大了。”焦急萬分的他開完藥便急匆匆趕回鄉里。
7月19日,又一次大雨、大暴雨襲擊舞鋼市,三分之一區域處在山地的廟街鄉,地質結構復雜,境內西部5座水庫、兩處尾礦壩猶如一顆“定時炸彈”讓人揪心。劉彥新時刻關注著天氣預警預報,在前期從防汛物資排查、隊伍演練的基礎上,他帶領幾名鄉村黨員干部冒雨逐個點位排查住戶、排查大壩,轉移地勢低洼群眾,始終和鄉、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吃住在一起。
位于東營村西北邊的中加公司尾礦庫是一座距離村莊僅有不足千米的山谷型尾礦庫,下游的黃溝村民組里還有146名常住人口,如果雨勢繼續加大、排查稍有閃失,極易發生地質災害。為此,劉彥新把黃溝村作為嚴防死守的重中之重,派出專人堅守壩體,24小時不間斷值班值守且每隔兩個小時聽一次監測情況報告。當發現村內排水溝部分溝段有淤塞時,他丟掉雨傘和村干部一起徒手疏浚,并在各通戶路口筑起沙袋,有效避免了山洪向村內倒灌發生。
“很明顯能感覺到,劉書記每隔一會兒都要因為眼睛不舒服去擦一擦。”一直跟在劉彥新身邊排查搶險的東營村黨支部書記李海緒說。其他同事們也禁不住勸他,“劉書記,你先歇歇吧,眼睛時間長了更受不了了。”都被他“我能堅持”“大家都得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打斷。輪番的勸阻都沒有奏效,他擦去因眼澀而流出的淚水,繼續投入戰斗去了。防汛期間,他連著兩個晚上都沒有睡上囫圇覺。
7月22日,天剛一放晴,劉彥新就戴著墨鏡領著分管交通、水利、安全的班子成員,根據各村統計出來的受災情況一覽表,一一深入實地查看災情。在受災現場,他和大家現場研判,制定修復方案。需要與業務部門溝通的,他當即指定專人具體對接負責,“這些點位大都是與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必須抓緊時間落實到位。”劉彥新反復叮囑。
“雨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危難之際,我只有在現場與大家伙同戰斗、共患難,心里才更踏實。”正常治療的話,原本三四天就能好轉的眼疾,因為這一周的勞累辛苦,更加嚴重了,“等這一波汛情解除了,就再去復查。”劉彥新淡淡地說。(編輯 呂瑞天 施尚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