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咱們千萬不能有麻痹大意思想,要緊繃思想之弦,堅守防控陣地,嚴格檢查過往人員車輛。”8月23日,晨光熹微,在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安棚鎮周崗村疫情防控檢測點上,鎮紀委副書記徐紹言手拿筆記本,召集幾位值班的同志,開始了每天的疫情防控晨評會。
“王書記,今天咱們幾個包組干部還要繼續入戶排查登記外地返鄉人員,落實好‘五包一’制度。”
“李清,今天你還得動員組織好咱村群眾繼續到鎮衛生院接種疫苗。”
徐紹言忙碌的一天就在一連串的工作安排中開始了。
臨危請命,爭當“戰疫”尖刀兵
7月底,該鎮周崗村包村領導由于身體原因,需入院治療,戰“疫”危急時刻,31歲的鎮紀委副書記徐紹言主動請纓,要求扛起周崗村疫情防控的大旗。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年輕基層干部,這個時候我應該頂上去,周崗村人員情況我也熟悉,讓我上吧。”
面對徐紹言的“請戰”,鎮主要領導考慮到他平時扎實的工作態度,表示同意:“小徐,放開膀子去干吧,顧書記不在,組織把周崗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交給你了,你一定要守護好這一村百姓的生命安全。”
“請領導放心,我定不辱使命,全力守好安棚‘西大門’。”徐紹言說完,就風風火火地駕著車趕往工作崗位。
嚴格把關,當好守門“鐵包公”
安棚鎮周崗村疫情防控檢測點位于兩鎮交界處,車輛人員來往密集,防控任務較重,徐紹言深感責任重大。
面對每天重復大量的檢查登記工作,他一絲不茍。
“一查二掃三測量,一步不能少,一個不能漏,確保全部綠碼通行,就是對全村百姓生命健康最大的保障。”徐紹言說。
有時群眾不理解,甚至惡語相向,他就耐心地做解釋工作,消除群眾內心的不解和顧慮。
有次,一名群眾不愿下車配合工作,大聲埋怨說:“現在的黨員干部真的是管得寬,我就是這村上的,沒病沒災的掃什么碼?”
在徐紹言的嚴詞拒絕和勸說下,過了幾分鐘,該村民在只好乖乖下車掃碼測溫登記。
徐紹言用這種“認死理兒”的工作態度,對周崗村外來車輛和人員逐一檢查登記,不漏查漏登一車一人,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
干起活來勤勤懇懇,堅持原則鐵面無私,考慮問題全心全意從群眾利益出發,時間久了,周邊的群眾都笑稱徐紹言是“鐵包公”,對他的信任卻愈來愈深厚。
點滴溫暖,做好群眾暖心人
“別看徐書記工作上對待大家非常嚴厲,但是生活中對我們、對群眾都關懷備至。”幾名值班同志異口同聲地這樣評價道。
“你們一個個回去慢慢吃,不急,這里我守著。”每到用餐時段,徐紹言總是先讓同志們輪流回家吃飯,他自己一碗泡面、一瓶礦泉水就把一頓飯對付了。
到了晚上,他前腳在鎮上開完研判會,后腳就接著回到檢測點繼續值班,為的是能讓同志們多休息一會兒。
夜深人靜,看著大家沉沉睡去,他又拿出筆記本開始梳理一天的工作,畫出重難點問題,寫出解決方案,列出任務清單,困了喝口濃茶,累了起身扭扭脖子,一晃已經是后半夜了。
“姨,您還有兩個小孫子今天的體溫給我報一下,身體有哪里不舒服嗎,家里還缺啥,發給我,我給您送去,再堅持下,馬上觀察期就到了。”每天下午5點,徐紹言都要逐戶逐人給從外地返回周崗村的居家觀察人員打電話、發微信,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詢問他們的生活所需。
群眾但有所需,他總是第一時間就給群眾家送去。
“我多跑跑腿,群眾們就能省省心,值!”徐紹言說。
“這年輕人真中,知道關心俺們老百姓,是個好干部、好小伙兒,俺們都喜歡他。”村民徐慶娟豎起大拇指稱贊道。
舍小家顧大家,用擔當踐行使命
“媽媽,給我買一個機器人爸爸吧,這樣就可以天天陪我了。”徐紹言年僅6歲的女兒委屈地向媽媽抱怨到。
由于堅守在一線崗位,孩子已20多天未見到他,哭著鬧著要爸爸。
每天忙完已是深夜,徐紹言只能從視頻中看看熟睡的女兒。
“你自己在外面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咱爸媽還有女兒我們都好著呢,你不要有心理負擔,我們等著你勝利歸來。”看著徐紹言因忙碌而消瘦的面龐,妻子陳曉十分心疼地安慰他。
“這段時間家里都是靠妻子一人撐著,她確實辛苦了,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一定好好陪陪她們。”想著家人,徐紹言內心涌動起溫暖的力量,覺得自己干勁兒更足了。
“我工作生活的地方由我來守護,我要用實際行動讓身邊的人多一份安心,更要用實際行動來響應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號召!”徐紹言在日記中寫道。(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