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高粱和黃蜀葵是種田大戶徐海程的承包種植的。今年雖然降水較多,但對徐海程來說,卻是一個豐收年,不久前,他收獲了25畝玉米,“一畝地能掙1000多元。”徐海程高興地說。
讓徐海程高興的不僅有豐收的25畝玉米,即將成熟的123畝高粱,已經被鄧州孟樓的糧食購銷商預定,從六月底已經開始采摘的十五畝黃蜀葵花,現在每天還能采摘200多斤,高峰時每天能摘2000多斤,送到烘干加工廠,每斤1元多,這些都讓徐海程的錢包鼓不少。
“我承包種田有十年了,開始也不順利,賠了不少錢。”說起自己的經歷,徐海程說他最感謝的是政府的高標準農田改造。2011年徐海程第一年承包農田,種了30多畝玉米,遇上連續降雨,幾乎絕收,第二年又遇上大旱,收成也不好。后來鎮里開始高標準農田改造,他承包的農田修建了機井堡,每隔十多米有一個地埋水管的出口,修了水泥機耕路和沿路排水溝渠,“今年雨水多,但我的田里幾乎不積水,旱能澆,澇能排,政府建的高標準農田讓我們這些種地多的農戶不用靠天吃飯了,豐收就有了保證,我們也有了信心。”徐海程高興地說。
“糧食產量高很重要,但找到銷路更重要。”2017年,徐海程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和幾個種植大戶聯合成立了臥龍區復原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和大企業、大經銷商合作,搞訂單種植。九月初,徐海程和南陽市農科院合作種植60多畝綠豆示范田獲得了大豐收,掙了6萬多元。高粱收割以后,他打算種植120畝的小麥,這是想念食品公司和青華鎮政府合作的項目,想念食品公司提供種子,收購價將比市場價每斤高5分錢。“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這些種糧大戶拿到了不少合作訂單,這讓我們很有種田的底氣越來越足。今年承包了220畝地,純收入將超過20萬元。”徐海程自豪地說。
“青華鎮是臥龍區的農業大鎮,現在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5萬畝,有效地提升農業規模效益,保障了穩產高產;在政府的引導下,種田大戶采取訂單化種植的方式,有效地規避了風險,收入穩步也提升。”青華鎮政府負責人說。
編輯:劉夢鴿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