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李紅果
行走在秋后的田間,目之所及,一馬平川,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一幅美麗的田野畫卷激蕩人心。伴隨著陣陣轟鳴聲,一臺臺打捆機在一望無垠的田野上往來馳騁,身后“吐出”近千捆打包好的秸稈,整齊的碼放在田壟上。
10月18日,平頂山市寶豐縣商酒務鎮柳林村的南嶺上,通過粉碎、耬草、壓實、打捆等程序后,秸稈包落地成型,小鏟車、農用工具車在后面有序地撿拾。
“之前秋收后這些秸稈讓人很頭疼,在地頭、村頭、溝渠旁隨處堆放,又臟又不安全。現在多好,人家過來幫咱把秸稈打捆離田直接拉走,咱農戶就負責把地平整一下晾干就可以播種了。”種植戶李偉旗感慨地說。
每年秋后的整地工作,是村民的必修課,家家戶戶清理秸稈,平整土地,開啟備播工作。據悉,為進一步做好秋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連日來,商酒務鎮聯系專業秸稈還田機、耬草機、打捆機等,對收割完畢后的玉米秸稈進行打捆作業,趁天晴實施秸稈機械打捆離田,減少秸稈在田間、地頭的堆積,有效避免了秸稈污染和焚燒的現象,為改善空氣質量、優化生態環境打下堅實基礎。
“每畝地也就10幾分鐘,整個打包程序就完成了,機械化簡單快捷,有效緩解了防火壓力,對保護生態環境也非常有利。”今年31歲的農機手王丹丹一邊操作夾包機一邊說。
據了解,打捆后的秸稈,大部分銷售給當地的養殖戶,用于牛、羊等牲畜的飼料,還有的裝車運往發電廠,用于焚燒發電。農作物秸稈打捆離田,充分撿拾了拋撒散漏農作物秸稈,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出苗率,減少病蟲害,還可以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節能環保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