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變化可真大,去年年初還是一片亂石灘,大家都繞著走,這才過去沒多久,已經一片綠色、充滿生機了,也成了我們遛彎的好去處。”10月17日,家住平頂山市汝州市汝南街道糞堆趙村的村民王先生說起這塊林地的變化,感慨萬千。
據了解,眼前這片“亭亭玉立”的紅葉石楠林,是由汝州市森林公安分局、汝州市人民檢察院、汝州市林業局聯合打造的執法林,建造于2020年3月,造林面積120畝,造林密度每畝74株,由專業造林公司負責種植管護。
“每年秋天把草都割完、除凈以達到防火的目的,平時要對長出來的次芽進行修剪,保證較好的向上生長,現在成活率很高,達98%以上。”正在該林地里修剪雜草的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林木的良好生長得益于該市創新推出的生態修復模式,近年來,汝州市森林公安分局積極探索生態修復新機制,主動與檢察、林業等部門協商聯動,從完善制度入手,堅持森林資源各項管護防治“一手抓”,經多次會商、發文,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生態修復機制,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基地工程建設,打破“補種樹木”、“恢復原貌”存在操作難、實施難的瓶頸,像這樣的執法林,汝州還有5片,已成為該市生態修復的標桿工程。
“生態修復補償(林木補種)是我們結合執法經驗,探索出的一種生態補救措施,涉嫌違法犯罪當事人在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后,可通過自愿繳納生態修復補償費用進行修復補救。”汝州市森林公安局分局長梁紅標介紹說,這種制度在打擊涉林犯罪的同時,還大力推進了生態修復基地工程建設。
截至目前,涉林違法犯罪當事人共160余人已向財政專用賬戶交納生態修復補償(林木補種)費1100余萬元,營造生態修復工程林面積達1000余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除此之外,在今年3月份,該分局轉隸公安系統以來,再次提升生態保護職能,勇挑礦山治理重擔,在全力開展廢棄礦山集中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的同時,聯合汝州市國資委、財政局、地礦局、水利局等職能部門對全市無采礦許可證礦產品開展清查、處置工作。經過數月的努力,汝州森林公安扭轉了全市采砂、采礦領域混亂局面,私挖濫采基本絕跡,礦業生產秩序步入正軌。
截至目前,聯合執法大隊共偵辦非法采礦類刑事案件13起,采取強制措施12人,逮捕4人,起訴9人,公訴6人,移交破壞自然資源類行政違法案件18起。
“集體二等功”、“2018-2019年度河南省森林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2018年度全省森林公安工作優秀單位”、平頂山市“2019年度五一勞動獎狀”……如今放眼望去,一項項成果映入眼簾,恰恰是森林公安人付出的努力和辛勞。
“下一步,汝州森林公安將繼續堅守初心,立足生態文明之本,以執法辦案為抓手,不斷創新生態修復模式,為汝州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梁紅標表示。
(編輯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