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宋紅勝 實習生 金萍 通訊員王付榮 文/圖
新鄉特大暴雨已經過去三個月了,作為受災最嚴重地區之一的衛輝,目前正全面開展災后重建工作。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如今,這座豫北小城也慢慢恢復了生機。
從抗洪排澇、運送物資,到轉移群眾、維護治安……在衛輝災后重建的現場,總能看到公安干警身影。衛輝市公安局城郊派出所“85后”所長史恒陽,就是其中的一員。
【抗洪搶險,他以群眾為先】
在衛輝遭遇特大洪水的初期,史恒陽就一直堅守崗位,懷著“守土必盡責”的強烈使命感,扎根在轄區之中。
7月21日,衛輝市面臨第一個洪峰襲擊。凌晨四點,衛輝市公安局城郊派出所燈火通明,所長史恒陽眉宇凝結,年輕的臉龐布滿擔憂和愁緒。
城郊派出所轄區面積大,地勢復雜,下轄黨政機關駐地、繁華社區,又有城鄉結合部、老舊小區,以及呈三角形分布的村莊,轄區內許多村莊瀕臨衛河、共產主義渠和孟姜女河三條水域,汛情告急,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面臨嚴峻考驗。
7月22日,史恒陽帶領4名民輔警趕到轄區村莊排查險情。當來到吳坡村一處獨居老人家中時,史恒陽發現老人所住房屋是七八十年代危舊房,屋內嚴重積水,急需將老人轉移。
但老人自己行動不便,不愿離開。史恒陽耐心溝通安撫,還聯系到老人女兒勸說,解開了老人心結,隨即背起老人向安全地帶轉移。一天一夜,挨家挨戶,史恒陽帶領所里的警力馬不停蹄地轉移疏散群眾,幾乎沒有合過眼。
7月24日,一個不尋常的電話打進派出所值班室。“恁所長手機打不通,聽說他感冒了,還在發燒,麻煩你們照顧他一下,家里挺好的,讓他安心工作。”值班民警王安拿著電話遲疑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剛才的電話是所長的媽媽打來的。
可家里真的好嗎?自暴雨發生以來,史恒陽就沒回過家,家里已經連續多日斷水斷電,父母、妻子還有四歲的女兒,他都顧及不上。
7月25日,史恒陽和志愿者一起在位于蓄滯洪區的邵莊村轉移群眾。這里地勢低洼,水流湍急,十分危險。這時,史恒陽發現遠處有一位婦女抱著一棵小樹,正使勁地朝他揮手尋求幫助,可他駕駛的救生艇上已經沒有多余的位置了。
“我下來,你們走。”史恒陽一翻身跳下救生艇,整個腰部以下都泡在了水里,面對同行人的勸阻,他堅決地對同事們說“放心吧,我推著你們”。
【災后重建,他事事上心】
群眾轉移完成后,轄區一時成了空殼,但史恒陽沒有放松警惕,做起了城市打更人。
“破案是硬道理,不破沒道理!”史恒陽說,要把小事當成大事看,把小案當成大案辦。史恒陽把所有警力、治安積極分子撒向街面,確保大街小巷見警察,每個村、社區組建不少于30人巡邏隊、打更隊,對背街小巷、社區樓院巡邏,轄區內有人守、有人管,讓轉移群眾少一些擔憂,多一份安全感。
8月份以來,史恒陽和同事們忙得不可開交,在做好接處警、辦理案件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在轄區開展反詐宣傳再次被提上重要日程。
“不能讓群眾受災再受騙”史恒陽對同事說。在史恒陽的帶領下,不少民警都使出“看家”本領,通過發宣傳頁、上門走訪、大喇叭喊話等方法,讓群眾在防范電信詐騙上入腦入心。
9月2日,轄區內的李女士報警求助,稱其在南張莊社區購買的新房已有三年,但因房產權屬糾紛一直未能入住,這成了全家最大的心病。了解情況后,史恒陽第一時間深入調查,積極與城郊鄉政府、南張莊社區協調,商討有效解決事宜。最終,李女士和另外一個拆遷戶被妥善安置,解決了矛盾糾紛,消除了潛在隱患。
“每一份小平安都會積成轄區的大平安,每一個家庭的小和諧都會聚成社會的大和諧。”史恒陽說,只有努力為群眾美好生活提供更好保障,才能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輯 劉夢鴿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