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南陽市南召縣喬端鎮在做好疫情防控、災后重建的基礎上,狠抓經濟發展,圍繞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中藥材”“食用菌”“鄉村旅游”三篇文章,農民持續增收,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圖為喬端鎮漫山遍野碩果累累的山茱萸)
在寶天曼茫茫林海的懷抱中,坐落著一個優美、寧靜的小鎮--南召縣喬端鎮。山場面積大,宜林地廣,自然資源豐富,是喬端鎮的顯著優勢。在脫貧攻堅幾年中,喬端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探索出了“3+N”生態扶貧產業體系,“3”即一是以寶天曼旅游公司為主的旅游扶貧產業;二是以東森藥業、金蕾杜仲、聯源生物為主的中醫藥扶貧產業;三是以鑫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主的香菇食用菌扶貧產業。“N”即山蜂養殖、畜牧養殖、光伏業、苗木花卉、電商產業等統籌發展,去年我鎮在三大產業的帶動下,徹底擺脫了貧困的帽子。
為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喬端鎮在成立了鄉村振興五大振興專班,出臺了產業振興實施意見,確定產業振興的思路和方向,使產業發展有指引,群眾生產有動力。
“鎮里在我們村建了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全村群眾都可以用這里的大棚發展香菇產業,既不用他們自己找地方,投入花費又省了一大筆,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今年全村種植香菇40萬袋,在家的群眾乎家家戶戶都有香菇產業。”馬別灣村支部書記王春富看著香菇大棚充滿希望地說道。
(圖為馬別灣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的貧困戶正在剪第一茬香菇)
以寶天曼旅游公司為龍頭,高標準打造“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吸納脫貧群眾到景區務工,開展定向就業、扶貧再貸款分紅、旅游技能培訓、商鋪合作、旅游產品包銷等8種幫扶模式。
(圖為脫貧戶崔宗喜在寶天曼景區任保安大隊副隊長)
截至目前,50余名脫貧人口在寶天曼景區從事保安、護漂員等工作,30余戶依托景區開辦農家樂。山茱萸示范基地打造39處,面積4000余畝,戶均增收4000余元。建成食用菌產業基地5個,免費租地50畝,建香菇大棚360個,帶動近380戶發展香菇產業,戶均增收30000元以上。同時,發展山蜂養殖,黃牛、黑豬、山羊等養殖220余戶,建設村級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展苗木花卉種植,扶持荊子垛牌電商基地、白河社區電商基地。產業發展星羅棋布、遍地開花,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發展體系,喬端鎮走出了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編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