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陽市鎮平縣老莊鎮李家莊村,村民們在廣場上合著輕快的節拍盡情地跳著,宜居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
前些年還是貧困村的李家莊,既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又遠離縣城,如何一步步實現“華麗轉身”?2017年11月,杜清波作為第一書記來到李家莊村,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務實的作風、勤奮的工作不僅改變了小山村的面貌,也讓這里的群眾收獲了幸福的生活。
村里富不富,關鍵在支部。第一書記抓黨建就是抓主業、打基礎、抓學習、建機制、強堡壘。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一個目標”“兩個確保”“四個切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等總要求,成立了以單位一把手為組長、扶貧工作總隊和本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為成員的扶貧工作小組。按照“五天四夜”要求,扎根李家莊村,幫助村兩委理思路、定規劃、建制度、上項目,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經過連續幾年“白加黑”地持續奮戰,李家莊村順利通過了市級脫貧初驗、省級考核驗收和國家第三方評估,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群眾要想富,產業找出路。從駐村第一天起,杜清波就把熟悉情況、摸清家底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步。針對李家莊村的實際情況,經過論證,形成了“鄉村旅游、三產融合”的發展路徑,確立了“傳統種植、養殖、光伏?產業”為村里支柱產業。
近年來,建成了占地19余畝150千瓦光伏發電基地;建設了2700多平方米的扶貧車間2處;爭取發展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50萬元入股本村慶才養雞場每年都有穩定可靠的分紅;鞏固680畝黃金梨種植和后期的管理,以慶才養雞3萬多只為代表的養殖戶鼓勵帶動農戶大力發展養羊、養牛、養雞等項目。同時加大對150千瓦光伏電站的維護、管理和檢修,引進艾草加工、藤編加工、假發加工和箱包加工車間讓歲數較大的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為70余人村民提供了穩定就業渠道。參加短期技能培訓20余人次,同時建立了李家莊村電商服務部,培訓農村電商從業人員8人。這些項目的落地,為李家莊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達到10余萬元左右。
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宜居新生活。李家莊村通過植樹綠化、坑塘治理、污水整治、復耕菜地等方式大幅提升村容村貌。該村按照“太公文化產業園核心區、太公湖水源涵養地、南陽近郊鄉村游目的地”的定位,樹牢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理念,結合美麗山水創建載體,強力實施生態造林植栽風景樹5000余棵,發展近千畝黃金梨和薄殼核桃基地,實現了荒山造林和涵養水源的雙受益。目前,李家莊村路相通,組路相聯,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生態良好宜游宜居。
同時,該村利用本村同康經濟合作社,發展農村電商,上山貨進城趕集,黃金梨、土雞蛋等農副產品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積極探索出“黨建+網紅+電商+農旅”等消費扶貧新模式。鼓勵大家爭當鄉村旅游產業的發言人,通過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本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本村休閑、觀光和購物。樹立“買貧困地區產品、獻扶貧濟困愛心”的理念,鼓勵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帶頭消費幫扶村、幫扶貧困戶的產品。
如今的李家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日益改善,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杜清波信心滿滿。鄉村發展、規劃先行,有著豐富旅游資源的李家村把鄉村規劃與旅游有機融合,通過發展鄉村游,讓群眾吃上“生態飯”,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編輯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