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作為廣大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規范管理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為進一步鞏固南陽市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區交通秩序、減少道路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南陽市政府決定在中心城區開展依法規范非機動車秩序專項行動。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宛城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全力做好電動自行車上牌工作,真正將服務送到群眾心頭,為鞏固文明城市打牢堅實基礎。
10月25日,在位于城區范蠡路的漢冶街道凈土庵社區電動車登記服務站,記者看到,來這里辦理電動車上牌手續的市民排起了一字長龍,群眾熱情高漲,積極配合,現場井然有序。七、八名身穿志愿服的工作人員來回穿梭,有的在耐心幫群眾解答疑問,有的負責維持現場秩序,有的負責登記審核,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買電動車的發票遺失,能不能申請?”“我的車架號不知道在哪,你能幫我看看嗎……”面對群眾的種種疑問,現場工作人員都一一解答并指導大家怎么申請牌照。車主在現場填完登記表后,用手機在網上填寫信息,工作人員隨后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查驗車架號、拍照、核實信息等工作,僅用不到10分鐘的時間,一張車牌便辦理安裝完成。剛拿到牌照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聽社區宣傳電動車要上牌,我便騎車來了,沒想到一會兒工夫就拿到了牌照,效率還是挺高的,我非常滿意。”
李海珠是這個站點的負責人,主要負責現場秩序維護和人員調配。他告訴記者:“我們這個站點大概有7、8個工作人員,每天早上8點就來了,來我們這里上牌的市民非常多,每天發放牌照大概有兩三百副,大家的熱情都非常高。”
為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宛城區在五辦一鄉群眾最方便、人流相對集中的地方設置56個電動車登記服務點,明確了登記服務點詳細地址、經緯度、聯系人和查驗員,方便群眾查找,同時對168名工作人員進行電動車上牌業務流程、操作規范等培訓,組織鄉鎮、街道到企業、醫院、學校、大型住宅小區開展電動車掛牌“上門服務”,為掛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在此基礎上,宛城區加強宣傳力度,廣泛發動轄區居民,工作開展以來,在主干道路口、在小區的公告欄、在商場、在游園、在手機上的“朋友圈”隨處可見電動車掛牌的宣傳提示,各街道、社區利用小喇叭、LED、橫幅、展板、執法車語音宣傳及自媒體等多種手段,持續開展全覆蓋、全天候“浸潤式”宣傳,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你的電車掛牌了沒?”成為轄區群眾街頭巷尾議論最多的一句話。
自非機動車規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宛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實行三級聯動、部門協作、分工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宣傳部門和街道社區廣泛宣傳,征得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市場監管部門從源頭上控制非標電動車的銷售;公安、城管等部門分包鄉鎮街道進行督促指導;各街道和社區干部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開展上門服務,方便群眾掛牌。
截至10月25日,全區電車上牌接近16萬臺,在中心城區保持領先,跑出了“宛城加速度”。宛城區依法規范非機動車秩序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曉鋒說:“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責任擔當,從嚴從細從實做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堅決打贏依法整治規范中心城區非機動車秩序工作這場硬戰。”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