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耽誤接送上學的孫子,家門口打工,一天平均能賺六七十元左右,好的時候能賺一百多元。”商丘市睢縣孫聚寨鄉農民孟慶榮樂呵呵地說。
眼下,正值金絲皇菊的采摘期,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走進睢縣孫聚寨鄉滑樓村菊花種植基地,泛著太陽光的菊花一朵朵挺拔直立,勤勞的采摘工們在花海中忙個不停,小心翼翼地將盛開的菊花采摘下來。
金黃色的菊花基地里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份,在孫聚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該鄉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協會,流轉土地三千多畝,又成立了睢縣四季收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金絲皇菊種植項目,栽植了三百六十多畝。
如今,基地的金絲皇菊長勢較好,花朵大而飽滿,產量喜人,預計畝產值達到2000斤左右,總產值200多萬元,從栽種到采摘帶動周邊群眾務工一萬多人次。
今年70歲的老人孟慶榮是孫聚寨鄉周莊村人,早上送孫子到學校后,9點鐘來到菊花基地開始工作,下午四點多收工,回家接孫子放學,一天也有個六七十元的收入。“這幾天花成熟了嘛,在家沒有事干,就來這兒幫忙摘花,一天干幾個小時,啥也不耽誤,活兒一點也不累,弄幾十塊錢,買菜還有給小孩買零食的錢不都有了。”孟慶榮笑著說。
睢縣四季收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光明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該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將農戶土地通過流轉至合作社,種植出來的金絲皇菊出售給相關藥廠或者公司。老百姓不僅能從中獲得土地流轉費,還能到基地務工,一年下來獲得兩份收入。
“金絲皇菊從栽種到現在,我們都在請大量的工人進行管護,現在長勢也好,今天正式開始了頭花的采摘工作,一天有七八十人在務工,再過幾天,就要到菊花的盛花期,到時候最少得需要二三百人同時上,那時候工人一天平均能賺一百到一百五十元左右。”王光明說。
下一步,合作社計劃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把周邊的零散土地都流轉進來,同時在延鏈補鏈強鏈上做文章,引進技術設備,發展深加工。
“我們初步與鄭州、亳州等地的藥廠和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準備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蓋起烘焙、深加工車間,延長我們的菊花產業鏈條,從而使效益更大化,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為實現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王光明說。(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