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 記者 張翔
幾家歡喜幾家愁 餐飲行業冰火兩重天
“前幾天這家飯店還在搞優惠活動,沒想到開業不到半年就關門了,聽說光裝修就花了好幾十萬,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隔不到20米的另外一家飯店生意卻異常火爆”消費者劉先生告訴記者,這兩家飯店都是主打豫菜,境況卻天壤之別。
由于消費升級和市場轉型,行業洗牌加劇,餐飲行業逐漸分化,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如今的餐飲競爭,已不僅限于口味、環境、服務等“看得見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技藝匠心、優質食材、品牌運營等“看不見的競爭”。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餐飲老板最關心的問題。
為了探討餐行業發展趨勢,10月18日,由鑫苑無添加大豆油主辦、豆狀元天然豆腐、芽狀元天然豆芽、劍魚原湯雞粉、李家天然小磨香油及和喜來山林跑養豬肉共同發起的2017年第三期品牌餐飲交流會在鄭東龍湖一號隆重舉行,大會邀請到了鄭州頤順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烹飪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廚師之鄉”長垣烹飪技藝傳承人李志順大師、鑫苑無添加大豆油創始人苑士鋒先生做現場分享。
鄭州頤順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烹飪大師李志順
餐飲回歸本質,匠心精神仍要傳承
新鮮感是短暫的,消費群的本質需求才是永恒的。近年來,各種餐飲模式風生水起,各式炒作好不熱鬧,但喧囂過后,餐飲終歸要回歸本質,就是不但讓顧客吃出美味,而且吃出健康。
為何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為什么有些廚師舍本逐末,不在廚藝上下工夫,就是因為缺乏匠心精神。恢復匠心精神才能為餐飲回歸本質保駕護航。
李志順介紹,中國古代曾實行匠籍制,簡單地說,如果一個人祖上是做廚子,那么他的后代也只能做廚子,這種世代傳習的模式,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和傳統技藝的提高。匠人們恪守本規,沿襲傳統,推陳出新,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被提煉為“工匠精神”
“我們家7代人都是廚師,算來已經傳承了300多年,我現在也做了38年菜,顧客說我做的菜好吃,我心里比什么都高興,顧客說我做的菜不好吃,比打我都難受”談到工匠精神的傳承李志順說,做菜就是我的命。
李志順認為,做餐飲核心就是廚師,把碗里的飯菜做好才是真本事,廚師是個良心活,要先做“良”做“正”然后才能做大、做強。敬畏傳統,致敬傳統,講規矩,追求工匠精神,我們的餐飲文化才能夠延續。
鑫苑無添加大豆油創始人苑士鋒
餐飲走上品牌之路,需借力好食材
團購、打折、促銷對飯店的經營來說可謂是一劑強心劑,一用就靈,一停就反彈,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消費者更愿意為有品牌形象,有品牌口碑的產品付費,要想在餐飲競爭中保持優勢,餐飲企業需要走上品牌之路。
苑士鋒表示,品牌建立的第一步就是起名,要做到名字、門頭讓顧客一眼看懂,突出單品特色,方便傳播。許多好名字都遵循品牌名+品類名的公式,比如:鑫苑無添加大豆油、巴奴毛肚火鍋、阿五黃河大鯉魚、百宴菌菇拉面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品牌餐飲需要定位聚焦,做好單店盈利模式。可以通過縮減菜品,推出爆款單品、打造招牌菜拉升客單價、提高點單率、搶占消費認知。苑士鋒認為,餐飲品類將逐步細分,品牌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只有形成品牌溢價,才能建立良好的盈利模式。
食材好,食才好。做餐飲,如果食材沒有保障,一切都是零。當前環境下,餐飲企業走上品牌之路,需要抓住餐飲食材升級的趨勢,借力好食材,提高消費者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