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周美嬌
手機瀏覽新聞,得知繼“逍遙鎮胡辣湯”商標糾紛按下暫停鍵后,使用“潼關肉夾饃”招牌可能會被訴侵權,南陽人民路某小吃街開肉夾饃店的劉先生心頭一震,開始糾結是否換掉他使用了多年的老潼關肉夾饃招牌。
劉老板擔心“天上掉下來傳票”,并非杞人憂天。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發現,南陽近段因“潼關肉夾饃”此類商標侵權的案件,在該市高新區法院受理已不止一起。
11月25日上午,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南陽多家店名有“潼關肉夾饃”字樣的小吃店。鄧州“某先生潼關肉夾饃”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八九月份他收到南陽高新法院傳票,開始沒有在意這事,但一審判決他敗訴,上訴到市中院,二審已開庭,現在等判決結果……“真的十分憋屈,因為疫情,本來生意就不好,結果又攤上這種事情,希望能通過法律途徑得到合理的解決。”
公開資料顯示,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最早起源于初唐。2011年6月,潼關肉夾饃傳統手工技藝被確定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中國商標網顯示,“潼關肉夾饃”商標由潼關肉夾饃協會注冊,核定使用類別為第30類肉夾饃。
對此,“某先生潼關肉夾饃”的代理律師認為,“潼關肉夾饃”作為潼關肉夾饃協會注冊的“地理標識商標”,其性質為“集體”,帶有社會公益屬性。然而,潼關肉夾饃協會將該商標授權私企運營,企業則試圖通過收取不菲費用進行加盟授權。“這是一種拿著具有社會屬性的集體商標,賺取私利。是變相將公共權益據為私有,捆綁集體商標謀利的違法行為。”
有網友調侃:“‘胡辣湯’與‘肉夾饃’維權,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開始瑟瑟發抖。”
對此,河南雷雨律所董曉生律師認為,動輒提起上百起侵權訴訟,潼關肉夾饃協會此舉有濫訴的嫌疑。“潼關肉夾饃是當地的歷史傳統美食,是地方風味特征的體現,在沒有提供有效管理的情況下,陡然發難,訴諸法庭,這種做法有失妥當,社會效果也往往會適得其反。”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通過企查查信息查詢發現,潼關肉夾饃侵權訴訟近一個階段相對集中,有300余件之多,訴由為潼關肉夾饃協會起訴商家侵害商標權,被告商家涉及全國近20個省份,呈“批量”起訴的態勢。
11月25日晚,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潼關肉夾饃協會在多地起訴小吃店引發輿情后,其所在地,陜西省潼關縣暫時叫停了該協會的維權行為,并成立了多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
11月26日凌晨,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文章,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出,從法律上,“潼關肉夾饃”是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地理標志,其注冊人無權向潼關特定區域外的商戶許可使用該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并收取加盟費。同時,也無權禁止潼關特定區域內的商家正當使用該地理標志集體商標中的地名。 (編輯 施尚景)
手機瀏覽新聞,得知繼“逍遙鎮胡辣湯”商標糾紛按下暫停鍵后,使用“潼關肉夾饃”招牌可能會被訴侵權,南陽人民路某小吃街開肉夾饃店的劉先生心頭一震,開始糾結是否換掉他使用了多年的老潼關肉夾饃招牌。
劉老板擔心“天上掉下來傳票”,并非杞人憂天。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發現,南陽近段因“潼關肉夾饃”此類商標侵權的案件,在該市高新區法院受理已不止一起。
11月25日上午,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南陽多家店名有“潼關肉夾饃”字樣的小吃店。鄧州“某先生潼關肉夾饃”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八九月份他收到南陽高新法院傳票,開始沒有在意這事,但一審判決他敗訴,上訴到市中院,二審已開庭,現在等判決結果……“真的十分憋屈,因為疫情,本來生意就不好,結果又攤上這種事情,希望能通過法律途徑得到合理的解決。”
公開資料顯示,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最早起源于初唐。2011年6月,潼關肉夾饃傳統手工技藝被確定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中國商標網顯示,“潼關肉夾饃”商標由潼關肉夾饃協會注冊,核定使用類別為第30類肉夾饃。
對此,“某先生潼關肉夾饃”的代理律師認為,“潼關肉夾饃”作為潼關肉夾饃協會注冊的“地理標識商標”,其性質為“集體”,帶有社會公益屬性。然而,潼關肉夾饃協會將該商標授權私企運營,企業則試圖通過收取不菲費用進行加盟授權。“這是一種拿著具有社會屬性的集體商標,賺取私利。是變相將公共權益據為私有,捆綁集體商標謀利的違法行為。”
有網友調侃:“‘胡辣湯’與‘肉夾饃’維權,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開始瑟瑟發抖。”
對此,河南雷雨律所董曉生律師認為,動輒提起上百起侵權訴訟,潼關肉夾饃協會此舉有濫訴的嫌疑。“潼關肉夾饃是當地的歷史傳統美食,是地方風味特征的體現,在沒有提供有效管理的情況下,陡然發難,訴諸法庭,這種做法有失妥當,社會效果也往往會適得其反。”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通過企查查信息查詢發現,潼關肉夾饃侵權訴訟近一個階段相對集中,有300余件之多,訴由為潼關肉夾饃協會起訴商家侵害商標權,被告商家涉及全國近20個省份,呈“批量”起訴的態勢。
11月25日晚,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潼關肉夾饃協會在多地起訴小吃店引發輿情后,其所在地,陜西省潼關縣暫時叫停了該協會的維權行為,并成立了多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
11月26日凌晨,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文章,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出,從法律上,“潼關肉夾饃”是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地理標志,其注冊人無權向潼關特定區域外的商戶許可使用該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并收取加盟費。同時,也無權禁止潼關特定區域內的商家正當使用該地理標志集體商標中的地名。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