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為我們指明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省十一次黨代會勾畫出新時代發展藍圖,只要大家擰成一股勁,苦干加巧干,咱農民的日子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11月3日,正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習黨代會報告的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棗園村黨支部書記楊保松說:“棗園村的月季、黃金梨已經形成規模,我們要借助優勢,堅持黨建引領,加快產業發展,做好鄉村治理大文章,讓鄉村振興有抓手、有亮點、有奔頭”。
棗園村有2300多口人,3200多畝耕地。近年來,村黨支部書記楊保松敢闖敢試,努力開辟致富新路,帶頭發展月季花卉30畝,有機黃金梨66畝。在自劈捷徑奔富路的同時,他以自己的資金技術幫助貧困戶新上項目,免費提供技術服務,為群眾銷售特色產品,并帶領村干部一班人為群眾當好服務員、勤務員,用情用心地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先后發展多彩月季800多畝,有機黃金梨700多畝,良種花生1300多畝,戶戶有特色產業,家家有致富項目,農民人均純收入較2011年增長1.2倍,成為全鎮特色產業示范村。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挖掘農業農村多重價值,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楊保松說,“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標準。我們將堅持以黨建統領各項工作,以自身的‘汗水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要在提高產品附加值、拉長產業鏈條上下大功夫,努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發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更多的致富能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共同描繪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象棗園村一樣,博望鎮通過深入學習領會省黨代會精神,廣大黨員干部心情振奮,信心倍增,一場以“理清思路巧謀劃、出力流汗為鄉鄰”為主題的創業大賽正在全鎮展開。其中,有27個村制訂了明年的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有16個村通過積極與在外成功人士、返鄉打工仔溝通協調,擬定了招商引資辦企業、捐資引技興辦公益事業的年度目標。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