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河柑橘花果期長, 汁多、肉嫩、清香、濃甜,有南方蜜桔的優點,還獨具特色,富含柑橘甙和檸檬苦素等微量元素,是‘柑中珍品’。”迎河村村委會主任李勇說,每到秋末冬初,來這兒旅游、參觀、考察、訂貨的人都非常多,迎河村將打造森林柑橘小鎮,整村推進種植迎河橘。
迎河村位于固始縣胡族鋪鎮東南角,緊靠淮河支流灌河,村民種植柑橘樹有近300年歷史,素有“中原柑橘村”之稱,1978年正式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迎河柑橘”,2019年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稱號,屬于該縣鄉村振興示范引領村。
“租了一畝多地培育柑橘、桃樹等果樹苗,加上各項收入,一年大約有4萬元。”五保戶蔡金明說,趕上了黨的扶貧好政策,他家房子是2017年國家蓋的,吃的自來水送到家,現在吃穿都不愁。
李勇說,67歲的蔡金明一改幾年前滿面愁容的精神面貌,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忙時還找兩三個村里其他老人幫忙育苗,每人大約可以增加2000元的收入。
柑橘的良好市場及前景,也吸引了很多人士返鄉創業。2018年,朱瑞看準家鄉迎河柑橘發展機遇,返鄉流轉50畝土地種植柑橘。由于柑橘還未進入盛果期,今年只有部分苗掛果,年收入約6萬元,預計明年可達20萬元左右。
“柑橘品質非常好,銷售不愁,下一步,打算發展到100畝。”朱瑞說,橘園日常用工需要三四十人,可以帶動附近閑置勞動力就業創收,每人每年達到8000元左右。
柑橘的發展,帶動了相關加工產業鏈。在迎河村700多平方米的柑茶加工基地里,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對橘皮晾曬進行再處理。目前,有69戶脫貧戶在這里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我們年加工柑茶5000多斤,產值500多萬。整皮做茶或陳皮,肉做罐頭和酒,碎皮加上艾葉和菊花做枕頭,可以說,迎河柑橘渾身都是寶!”河南北國江南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李國良說,下一步,將研發更多柑橘產品,如飲料、抹茶、橘油等,提升附加值,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脫貧致富。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