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平頂山市魯山縣創新“組織相加、‘雙雁’同飛、黨員引路、‘紅鷹’領航”等工作模式,推進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雙向融合、相互賦能,讓黨建引領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更具溫度和色彩。
【組織相加,撐起產業發展“主心骨”】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魯山縣瓦屋、土門、觀音寺、背孜等4個鄉鎮香菇種植歷史悠久,但過去“各自為戰”,規模一直上不去,市場占有率低。為做大做強香菇種植這一產業,魯山縣成立西北山食用菌產業黨總支,動員黨員參與,融合各方資源,帶動21個村連片發展食用菌種植。目前,在西北山食用菌產業黨總支引領下,4個鄉鎮共建成食用菌大棚1196座,吸納1160余人就地務工,年種植香菇837萬袋,產量8370噸,產值8300多萬元。
以黨建打底色,促發展有成色。魯山縣圍繞興產業、壯主體、強科技、創品牌、促增收,推廣并拓展“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人才育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等“四鏈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植養殖基地”,提升基層黨建的著力點和質量。目前,魯山縣圍繞旅游、種植、養殖、加工、電商、光伏等支柱產業,在產業鏈上成立10個產業黨總支、101個產業黨支部,將各自為戰的“小舞臺”推上抱團發展的“大天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振興新路子。
【“雙雁”同飛,擎起產業發展“頂梁柱”】
魯山縣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中心大局,突出培好育強村黨支部書記這一“領頭雁”,深化“年度輪訓全覆蓋”和“學歷+能力”雙提升行動;創新開展“六星黨支部”評選活動,培育典型,抓點帶面。研究出臺返鄉下鄉創業政策指引、中小企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扶持獎補辦法等優惠政策,推進“魯山英才計劃”和“魯山在外優秀人才回歸工程”,打造“引才磁場”,釋放“虹吸效應”。打造“歸雁經濟”。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今年以來,魯山縣招引3770名“歸雁”返鄉上項目、辦企業,直接帶動就業16002人。
團城鄉寺溝村黨員梁群返鄉創業,打造了高端民宿和“多彩田園”兩個文旅項目,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85萬元。梁群被推選為該鄉清水河旅游產業黨總支書記。
【“紅鷹”引航,扛起產業發展“新引擎”】
魯山縣大力實施“紅鷹創業工程”,拓展推廣“抱團發展、聯村共建、基地帶動、引鳳還巢、異地置業、鏈條集聚”等經驗做法,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資金、項目、技術等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集中打造輻射帶動力強的集體經濟標桿村、示范村。目前,魯山縣555個村實現集體經濟全覆蓋。該縣庫區鄉圍繞打造紅鷹創業工程示范基地,建成藍莓種植園區19個,僅今年為務工群眾發放工資300萬余元,真正把小藍莓造就成大產業。
【黨員帶頭,爭當產業發展“排頭兵”】
魯山縣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懂技術、會發展的農村無職黨員認領政策宣講、技術指導、銷售服務等產業發展示范崗,以崗定責,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圍繞產業發展,出臺黨員積分管理辦法,一月一考評、一季一通報,促使廣大黨員有位、有為。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全縣黨員與群眾結成幫扶對子1.7萬多個,在產業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推進產業振興。
魯山縣辛集鄉三西村黨員致富能手郭富運帶動12戶村民利用葡萄廢枝種植七彩蘑菇,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馬樓鄉薛寨村黨員張延輝流轉土地2100畝種植蔬菜,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帶動農戶337戶年增收1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