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陽市內鄉縣趙店鄉,提起袁學輪與其妻子這對殘疾夫婦,大家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今年43歲的袁學輪,是趙店鄉袁寨村人。年輕時,懷揣著夢想遠赴他鄉打拼,想要干出一番事業。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意外造成他毀容斷指,鑒定為視力三級殘疾。2001年與精神殘疾四級的妻子結婚,育有一男一女兩個健康的孩子,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駐村第一書記朱昱衡和袁學輪交流香菇種植技術
多年來,袁學輪與妻子省吃儉用、勤儉持家,靠在外打零工賺錢,勉強供2個孩子讀書。2016年,袁學輪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袁學輪心里憋著一股勁兒:“我不想扣這個窮帽子!我一定會努力,早日脫貧致富!”
自此以來,得益于上級的扶貧政策,夫妻雙方不等不靠,勤勞持家,發展產業,創辦了香菇種植基地??恐透骷墯埪摰年P心支持,現在他的香菇基地,擁有占地15畝的10個大棚、香菇25000多袋,年收入達10余萬元。同時吸納本村及周邊農戶10余人在此務工,在解決村民家門口就業同時,袁學輪還傳授種植技術,鼓勵其他村民共同創業致富。
袁學輪和他的妻子打理剛采摘下來的香菇
在開辦香菇種植場初期,夫妻倆由于沒有種植技術和經驗,吃了不少苦頭,夫妻倆曾一度想過放棄??h里幫扶干部得知這一情況后,為他們請來種植大戶提供技術幫助,在幫扶干部的牽線下,勤奮好學的夫妻倆香菇種植技術不斷提高,種植場的規模也越做越大。“有這么多領導干部幫助我們,我們自己也一定要爭氣、要努力。”回憶起那段困難時期時,袁學輪如實說道。
在香菇種植基地,村民楊召均的妻子正在修剪采摘回來的香菇,她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自己以前到處打零工,不能照顧家里,袁學輪種香菇以后,就一直在這兒打零工,幫忙采摘香菇,還能照顧家里。每年還能掙兩萬多塊錢,日子越來越好了。
打零工的農戶正在幫忙采摘香菇
人窮志不窮,未來靠雙手。“我不能選擇出生,但是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未來,來改變生活。”袁學輪是個開通、明理、懂感恩的人,在他的心里,自己始終是一名四肢健全的男人,雖然暫時有困難,但要強的他始終在想方設法找出路,決心不能讓國家再這么照顧下去,現在,夫妻倆不僅穩定脫貧,正向小康生活和富裕家庭逐步邁進。
據袁寨村駐村第一書記朱昱衡介紹,袁學輪夫妻二人身殘志堅,沒有“等靠要”的思想,而且有強烈脫貧的愿望,為他的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也為全村的幫扶對象樹立了一個榜樣。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