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宋紅勝 通訊員 陳金毅 宋光莉
1月7日,科技部正式公布新一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新鄉市榜上有名,是該批次河南省唯一上榜的城市。此前,河南省的鄭州市、洛陽市、南陽市曾上榜該名單。
【厚植創新沃土,建設“創新之城”】
新鄉市憑啥拿下這一“國字號”榮譽?新鄉市科技局長李亮認為,這與該市較好的科技創新基礎是分不開的。
科教資源豐富、產教緊密結合,夯實了新鄉產業創新的基石。新鄉擁有11所本(專)科院校和25所中等職業培訓學校,是中西部地區高校數量最多的非省會城市,擁有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誕生了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疫苗、全國第一塊可充電電池、第一臺復合式盾構機、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矮抗58小麥等輝煌成果。
產業基礎較好、民營經濟活躍,形成了新鄉自主創新的主體。該市工商注冊企業中99%以上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高企、規上工業企業中純民營企業占比均超過95%,是河南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是中國電池工業之都、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國家新型電池及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制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生物與新醫藥特色產業基地。
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增強了新鄉創新發展的動力。2017年,新鄉率先在全省推進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2020年創新出臺先行先試“新八條”。作為自創區核心的新鄉高新區,新鄉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中連續3年累計提升26個位次,達到66位。
創辦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構架了新鄉開放創新的橋梁。4屆高博會累計邀請高校院所556家(次)、科創企業400余家,參會嘉賓3800余人次,其中諾貝爾獎得主4人(次)、國內外院士178人(次),實現成果轉化、技術轉移959項,簽約總投資2429億元。
【發揮自創區“先行先試”實驗田作用】
2010年,科技部啟動創新型城市工作。所謂創新型城市,是以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高效的創新服務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對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和構建創新型國家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的城市。
李亮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多年來,新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全面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自創區‘先行先試’實驗田作用,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
“十三五”期間,新鄉市財政科技支出累計超過44億元,年均增速達20.43%;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達13.8%,研發投入強度連續多年在省內領跑;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500家,穩居全省第3位;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到5.7件,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突破3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同比增速達到12.6%,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5個百分點,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獲批。
此外,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中國(新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生物醫藥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生物安全三級(P3)實驗室、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太行實驗室、新能源與電池實驗室等高水平創新平臺依次布局;中科院、中紡院、北大、浙大、哈工大、歐洲農業物理研究院、南威爾士大學、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等域外創新資源先后落地。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和現代創新體系】
根據《科技部關于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通知》(國科發區〔2022〕5號),有關城市要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建設方案重點任務落實,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打造人才高地,擴大開放合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新鄉市將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加快構建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現代創新體系。”李亮說,該市將發揮自創區先行作用,打造新鄉全面創新改革的實驗田;發揮高新區引領帶動作用,全力推進平原科教城、中原農谷等創新載體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一流創新主體;積極對接國家、省戰略科技力量,打造一流創新平臺;聚焦主導產業和前沿領域,凝練實施一流創新課題;不斷優化人才生態,引進培育一流創新人才。
“今年上半年,我們要完成太行實驗室和電池及新能源實驗室的組建、掛牌和運行,新增新型研發機構和中試基地八家以上,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0家以上。同時,還要爭取新增國家高科技企業80家以上,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以上。”新鄉市市長魏建平說,該市還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電池和新能源等關鍵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開展重大科技專項15項以上,實施科技創新引領項目400項以上,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爭取為河南國家創新高地建設做出新貢獻。
編輯 苗亞祥 王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