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見習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謝叢晨
“湯法官,我瞅見被告啦!”2022年1月13日,南陽市唐河縣法院畢店法庭的湯凱法官接到原告孫某的電話,孫某在電話里激動地向他訴說自己的“重大發現”。原來,孫某在該縣古城街辦事,碰巧看到剛從外地回來的楊某在飯店吃飯。聽到這個消息,湯凱法官眼前一亮,這個楊某可是他找了一個多月的當事人。
2019年被告楊某在原告孫某處購買化肥和種子,經結算欠原告34650元未付,向原告出具欠條。經催要歸還1000元后,被告為躲債外出并拒接原告電話,原告無奈訴至法院。
由于被告“隱身”,案件立案后始終無法送達訴訟文書,后續的審調工作更是無從辦起。“案子必須趕緊辦,決不能錯過這個機會。”這樣想著,湯凱法官立即驅車前往飯店。
見到被告楊某某后,湯凱法官讓他先把飯吃完,隨后對其進行了釋法明理,并向其說明原告經營小本生意,愿意向其賒賬是出于對他的信任,也是看在兩人相交多年的情分。湯凱法官的一番話說到了被告的心坎里,被告當即答應還款,并當場與原告達成調解協議,其在春節前將賒購原告的3萬余元農資款履行完畢。
就這樣,湯凱法官30分鐘的巧妙調解,促成原、被告雙方兩年的糾紛圓滿解決。臨走時,孫某拉著法官的手說:“湯法官,太感謝了!要不是你們,我這筆農資款可要泡湯了!”
(編輯 王紅春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