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開展以來,南陽市臥龍區武侯街道兩個農業社區出動大型機械清理各類建筑、生活垃圾100余車,拆除亂搭亂建200余平方,新修花池300余平方,栽種冬青、桂花、月季、石楠、黃楊等各類花木1000余株,拆除旱廁60余座,新建公廁3座,新修戶戶通道路及路面修復8000余平米,有效改善了轄區環境,提升了轄區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一直以來,臥龍區圍繞農村人居環境“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的目標,成立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指揮部,由區委書記和區長分別任政委和指揮長,聚焦農村人居環境的短板弱項和頑疾劣癥,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建立機制,強化保障。該區建立評比機制,臥龍區以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出臺了《臥龍區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考評辦法》,采用現場觀摩、暗訪督查等方式相結合進行評比,全面檢驗整治成效。建立長效機制,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不斷健全長效保潔管護機制,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強化資金保障,安皋鎮投入資金30余萬元新建垃圾中轉站1座,確保鎮域垃圾日產日清;列支專項資金近10萬元對各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進行獎補,有效調動了各村行動的積極性。
網格化管理,壓實責任。臥龍區各鄉鎮持續加強對鎮村組三級網格長、網格員管理及培訓,在組級層面延伸建立聯結小組,設小組長配合網格長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及宣傳發動工作,實現了組織網絡末端延伸,工作任務細化到戶,壓力層層傳導到人。各鄉鎮逐戶簽訂門前五包承諾書,明確群眾責任和義務。同時各村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農村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鄉村中的積極作用,讓規范、約定成為群眾習慣、融入群眾生活。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臥龍區通過小喇叭、微信、入戶宣傳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文明衛生知識。以村容戶貌環境整治為契機,黨員干部帶頭引領、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引導群眾由“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不斷強化群眾文明衛生意識,提升環境保護觀念,一改往日“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農村常見情景。在全鎮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把講衛生、愛干凈的理念帶給學生,在全區持續倡樹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