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張高峰首席記者高瞻展見習記者陳媛媛
引擎發動,深藍色的別克商務車駛過國家綠化博覽園,沿綠博大道向落日余暉的方向疾馳。生意人王巖(化名)緩緩閉上眼,想從車內朋友們熱火朝天的投資論證中偷個閑。
王巖和中牟的交際,始于2012年,從最初的大蒜交易,到后來的景點游樂,再到購房安家,直到如今決心投資興業,這5年,他享受了發展的果實,更見證了區域的蛻變。
2013年
田園詩
誰要是擱這兒買房真是天天“農家樂”
早些年,王巖只是個賣大蒜的,從綠博園北不遠的劉集鎮崔莊村拉貨,運到鄭州賣。
在60多歲的崔莊村村民朱云來眼里,向老主顧王巖賣蒜,是一年主要的收入:“從市區坐車回家得一個多小時,也沒啥大廠礦,俺不靠種大蒜靠啥?收成好了(一畝地)一年掙兩三千塊,一般也能掙一兩千塊。”
那時,守著一片希望的田野,白手起家的文創園卻面臨著“內外交困”的處境:在內,區域面貌“一窮二白”,發展方向尚無定論;在外,放眼四海招商,項目卻開花多、結果少。
“沒想清楚的找教訓,想清楚的抓推進。”中牟縣委、縣政府及文創園領導班子邊想邊做,區域面貌一點點改變。
2015年
后花園
學校、醫院、綠地、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有條不紊
2015年,當王巖買下綠博園東門外某小區一套住宅時,妻子巧姐抱怨“要住在荒郊野地”,還為此和他大吵一架,氣得回了娘家。
王巖最終勸回了妻子,道路越來越通暢、人氣越來越興旺,這點滴變化,他看到了:在無人機的“上帝視角”下,除了號稱“城市之肺”的綠博園,亞洲最大的濕地公園、總面積25.8平方公里的鄭汴中央公園,已經是湖面碧波蕩漾、滿目郁郁蔥蔥,其中4200畝已建成投入使用。
如今,這里的發展之快,遠超王巖夫妻倆的想象:園區內總長80公里的骨干路網已經打通,瓊花路與屏華路交叉口附近的楓楊外國語學校今年8月已開始招生;位于屏華路西的伯利恒外國語學校、擁有1000張床位的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新區醫院一期工程,以及擁有床位數1700張的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州新區院區項目,也正穩步推進中。
2016年
歡樂谷
主題樂園+特色商業+專業園區帶來了人氣、商氣和才氣
游完方特,就至少要花兩天時間。更別說這里在建的還有華強·美麗中國三部曲、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王潮歌的“只有河南”主題樂園……說文創園是個歡樂谷,一點兒也不為過。
34歲的北京中啟創優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周大瑋,曾是文創園區內劉集鎮崔莊村的“村民”,3年前他曾感慨,方特、綠博園規模再大,一天總能游完,游客缺少留在文創園的理由,更缺少吸引他們留宿的硬件。
然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2016年下半年,鄭州杉杉奧特萊斯、鄭州海寧皮
革城先后開業,給區域帶來人流和財源,而同在去年,國內一線、本地知名地產企業紛紛聚集文創園拿地開發。此外,多個五星級酒店項目已經在這里落地。
對于當地來說,經歷昔日“筑巢”的重重辛苦,終于要迎來“引鳳”的美好明天。
2016年
創業城
“東方奧蘭多”不只是愿景更是當地人口中的“家鄉美”
現在,巧姐不再抱怨丈夫的買房決策,因為她發現,自己常去的鄭州杉杉奧特萊斯里一家餐館,如今午餐時分經常是顧客盈門。
曾經的農田之上,一個個產業項目興起,周大瑋也加入投資家鄉的大軍:“我剛在文創園投了一個教育項目,我在北京、鄭州都有公司,但我更相信家鄉發展的潛力。”
以另一種方式,一直守著黃土地的朱云來生活也發生了改變:2016年9月,當他和鄰居們回遷進頗有檔次感的綠博家苑時,他不敢相信這里將成為自己的新家:園區內人車分流,辣媽在園區里悠閑遛娃,監控攝像、智能充電樁、地下車庫停車系統、電子圍欄、園區背景音樂、電子巡更等系統一應俱全。
近兩年,隨著一批五星、超五星級酒店落地,文旅產業鏈將“提檔升級”,鄭州文創園“公園之城”的面貌逐漸清晰,打造“東方奧蘭多”的夢想正逐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