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一大早,平頂山市衛(wèi)東區(qū)鴻鷹街道大營村黨支部書記蘆長平,領著一個年輕人頂風冒雨急匆匆趕到一家企業(yè)。
蘆長平心急,人未進廠聲已先到。“趙老板,我把村里的石玉權領來啦,你先收下,需要人再介紹!”
蘆長平口中的趙老板,是當?shù)孛駹I企業(yè)負責人趙冠卿。趙冠卿聞聲趕緊迎出來,趕緊側身往里讓,話里滿是感激:“為俺廠用工,天這么冷,讓您還親自跑一趟。”
“這不是怕你著急嗎?”蘆長平也不客套,扭頭介紹隨行的年輕人,“反正這小伙子,正好閑著沒事干,給你送來救救急。”
趙冠卿在大營村創(chuàng)辦了兩家企業(yè),一個生產化纖產品,一個生產工業(yè)強力絲,效益都不錯,工人多是用的本村村民。可自打國外疫情蔓延,國外沒了訂單,企業(yè)曾經一度關門停產,員工遣散回家。今年以來,陸續(xù)接到訂單之后,趙冠卿的企業(yè)又慢慢恢復了生產。
3月13日,趙冠卿突然接到英國、德國的兩筆不小的加工強力絲的訂單,按理說應該高興才是,可趙冠卿卻因為一時招不來恁多工人、外方又催著如期交貨而急得干瞪眼。
正巧,蘆長平來企業(yè)了解復工復產復業(yè)情況,趙冠卿把滿肚子的苦水向他倒了倒:“啥都不愁,就愁從哪里找恁多工人。”
“招工人的問題,交給我!”蘆長平安慰他說,“能夠復工復產不容易,關鍵時刻可別因為缺人手掉鏈子!”
大營村是個城中村。近年來大部分土地被國家征用后,失地青壯年農民為了生計,紛紛到廣東、上海、浙江等地打工,還有部分農民利用城郊優(yōu)勢,在本村開飯店、做生意,剩下的大都是些老人,在家看孩子的留守婦女,因此該村出現(xiàn)了企業(yè)用工荒。
為解決企業(yè)用工難問題,蘆長平整天電話不斷,來回奔波。僅用六七天時間,他就介紹40多名留守婦女及三四名還沒外出打工的男勞力到趙冠卿的企業(yè)上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