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為過往行人進行掃碼登記、量體溫的熱心志愿者,正是黃寨鎮黨委、政府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提升群眾自治能力、織密織牢基層治理微網格,公開選聘的千人胡同長,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黃寨大嫂”。這些樸實的“玫瑰”在黃寨鎮防疫一線綻放,用溫暖的舉動守護著父老鄉親們的平安。
(“黃寨大嫂”引導入村人員進行掃碼登記 張莉莉 攝)
疫情發生后,黃寨鎮黨委、政府為克服農村防疫點多、面廣、線長、防控難度大的實際情況,圍繞商水縣委、縣政府創新探索農村基層治理防控模式的要求,成立了以胡同為單位的1107個微網格,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把管理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和每個群眾,真正實現了基層治理“零距離”、全天候。
千人胡同長管理機制推行以來,“黃寨大嫂”積極響應號召,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在各自胡同內開展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參加卡點值守、引導在外務工人員不返鄉等工作,她們用自己平凡的舉動匯聚成了堅強的抗疫力量。
“既然大家信任我,叫我當胡同長,我就要帶好頭,按照鎮里和村里的安排,認真排查好胡同里外出返鄉的人,宣傳好疫情防控政策,反正有啥消息俺趕緊給村里說。”在黃寨鎮后王行政村疫情防控監測點參與值班的一名“黃寨大嫂”笑意盈盈地給記者說。
“自從‘黃寨大嫂’選聘出來以后,她們的工作積極性都很高,無論是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還是調解矛盾,包括現在的疫情防控,她們都不怕苦、不喊累,工作責任心很強,有了她們的幫忙,村里各項工作好開展多了。”黃寨鎮婦聯干部告訴記者,這些“黃寨大嫂”做群眾工作時說服力強、示范帶動效果好,特別是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更能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商水縣黃寨鎮黨委書記鄭春來表示,深耕網格、依靠群眾,活躍基層治理的“末梢”,是他們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的關鍵。他們充分利用“黃寨大嫂”對村里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構筑起一張高效、便捷、可靠的基層治理網絡,她們的表現可圈可點,展現了留守婦女勇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強大力量。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任明志 劉昌源 通訊員 唐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