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桃花芳菲之時,攜三兩好友,登上位于南陽市桐柏縣黃崗鎮大棚村的小南山,放眼漫山遍野桃林,紅如霞,鮮似火,桃枝飄香,桃花爭艷,蜂飛蝶舞花香怡人,游客紛紛前來觀賞。
據了解,位于大棚村的這片桃園原來是該縣黃崗鎮大棚村南溝組青年退役軍人高云濤艱苦創業,和本村黨員青年農民駱成剛聯手創辦家庭桃園農場,治山修坡種植桃樹,高云濤不僅自家每年能向縣外銷售鮮桃六七十萬元,且和駱成剛影響帶動本鎮及吳城、固縣、朱莊、毛集等周邊鄉鎮農戶種桃樹,形成上萬畝沿路連綿十余里桃花林,市場帶動五鄉鎮桃農賣桃年收入千余萬元,成為桐柏老區縣東片農民桃園的搖錢樹。
在青年退役軍人高云濤新建的桐柏山東部“沙紅桃交易市場”敞亮大棚里,在南山、北山的山嶺,在桐黃公路兩側的坡地,在桃農的家庭小院,筆者實地察看走訪,被這云蒸霞蔚的桃林春色驚喜著。
群雁高飛頭雁領,這位建設老區家鄉的有志青年高云濤,1983年出生,1999年入伍,原在南陽獨山裝甲旅服役,共產黨員,三級士官,在部隊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榮立三等功。2011年退伍,放棄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自力更生建設老區新農村。2015年,在鎮村領導同志支持下,2015年他承包荒山380畝,申請貸款300多萬元,因地制宜種植桃花園,申請創辦了“桐柏縣黃崗錦園家庭農場”,與益農果品專業合作社社長駱成剛聯合,潛心桃樹種植與銷售。
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和駱成剛積極報名參加縣林業局舉辦的桃樹種植技術培訓班,自駕車奔赴陜西聘請專家傳授指導,帶著本地老區桃農到湖北潛江、安徽蚌埠、南陽新野等地學習管理技術。借鑒外地經驗,依照專家的實戰方案,每畝種植桃樹幼苗50——60棵,合理密植,確保通風采光,保持良好的水土有機農家肥供養。春天松土施肥、滅草疏花,夏天排灌防澇,秋季為小桃樹捆綁固定支架,防止山風吹倒刮斷,冬季為幼樹裹草纏上厚舊廢布保暖……儼然做起小桃樹的全天候“保姆”,而這前三年幼樹不掛果,是沒有效益的。
高云濤發揚部隊咬定青山不放松,敢于戰斗、勇于勝利的作風,引領桃農們栽下“春雪”、“突圍”、“沙紅”、“光占1--5號”、“黃金蜜1--6號”、“油蟠”、“毛蟠”等10多個新品種桃樹,接地氣適應了桐柏山東部丘陵荒坡的氣候土質,植株低矮,生長茁壯,枝壯葉茂花香果碩,利于日常林間管理和成熟采摘。幾歲娃娃踮腳站樹下,就可摘到大紅桃,
歷經七、八年春夏秋冬,高云濤、駱成剛和鄉親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滋養著這片花果山,10多個品種的優質桃樹陸續到了掛果盛期。高云濤380畝桃樹,平均每棵出售商品規格的鮮桃60—70斤,省城市場規格的鮮桃20—30斤,年全部采鮮桃100多萬斤。每年市場行情不盡相同,毛收入六七十萬元。他不僅還清了貸款,還購買添置了小車、運輸汽車等生產生活機具。
時逢每年五六月份,半斤多重喜人的大紅桃上市,他們把鮮凈無污染、美味純天然、爽口甜如蜜的桐柏老區時令鮮桃銷售本省鄭州、周口、商丘、駐馬店、許昌,以及省外北京、沈陽、哈爾濱、南京、武漢、長沙、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鮮桃供應的基礎上,帶動老區一方鄉親鄉村振興勤勞致富。桃農張道發高興地說:“靠山吃山,跟著軍人高云濤小伙子種桃賣桃,我們真是交了‘桃花運’啦!”
2021年迄今,在縣鄉村振興、農林水等單位支持下,高云濤又投資16萬余元,在靠近自己家庭農場的公路旁新建桐柏東部“沙紅桃交易市場”,現已初具規模。隨之水電路側配套跟上,一口百米深的機井需要幾萬元,計劃為周邊5個鄉村1500多戶桃農搭起養桃洗桃交易平臺。他和駱成剛建議籌辦黃崗老區鎮萬畝桃花園賞游節、采桃節,把家鄉老區的紅桃生產規模和銷售市場做大做強。靠黨的鄉村振興好政策,把綠水青山紅桃園建設成桐柏老區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