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以官方的角度給到在校大學生最先進和全面的短視頻技能培訓。短視頻直播平臺快手將自己多年來沉淀下來的培訓資源整合梳理,與多家高校共享優質資源,在課程教學、實習實踐、科學研究、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度的校企合作。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快手開啟“校企合作第一課”
安徽大學作為第一所快手校企合作的雙一流重點高校,擁有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優勢。雙方的合作模式以形式多樣的課程教學為突破口,以可操作性為指導,尋求合作模式多元化、靈活化、階段式推進。通過創新形式的合作和活動開展,形成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快手平臺合作的亮點,增強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教學、研究、創新人才培養的特色,同時擴大快手平臺的影響力。
4月19日晚7時,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快手短視頻教學與研究中心與快手科技聯合舉辦“短視頻+直播融媒轉型探索新路徑”的線上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特邀快手科技副總裁岳富濤主講,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葛明駟教授擔任主持人,新聞傳播學院呂萌教授、羅鋒教授以及學院老師和學生共120人聆聽了此次線上講座,開啟了“校企合作第一課”。此次講座得到學院教授“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極高評價,對于學生未來在短視頻創作、實踐和研究方面開拓了新思路、帶來了思想上的啟迪。
快手推出“快UP扶搖計劃”,提供教學指導及運營扶持
據了解,針對校企合作,快手專門推出“快UP扶搖計劃”,針對參與項目的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及運營扶持。用理論+實操超長戰線帶領學生從0到1玩轉快手短視頻,還有專屬運營1v1答疑解惑和額外的流量扶持。這意味著學生可以手把手獲得行業人士的專門指導,及時對自己的創作問題進行改進,同時還能獲得短視頻平臺的流量支持,讓自己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認可。
通過這種教學合作打通教學課堂與業界前沿,真正實現了產、學、研有機結合,既為學生提供了極具行業高度的學習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展示平臺,有助于提前為行業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進而從創作源頭優化內容生態,從而也能更好的服務地方發展、服務社會。
快手培養創作生力軍,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創新
快手在之前就與廣西外國語學院和武漢傳媒學院兩所學校完成落地協議簽署并開始上課,目前也與安徽大學開啟“校企合作第一課”,與此同時,還與30多家高校建聯,并與5家簽署意向性協議。
而快手與學校合作設置課程、開發教材、設計并實施教學,將短視頻與學生課程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從實際層面了解短視頻行業。事實上,不只是短視頻內容創作,快手平臺中的推薦邏輯、商業模式與廣告植入、粉絲維護與社群運營等內容都需要深入學習,相應技能也只能在反復實踐中獲得。
對于行業內部來講,短視頻行業同樣需要具備良好專業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快手與學校合作,方便培養更多優質垂類視頻創作者,有機會為平臺注入新鮮血液,進而帶動社會就業。
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撰寫的《短視頻平臺促進就業與創造社會價值研究報告》指出,在疫情的沖擊下,數字平臺引領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體現了較強的抗壓和發展能力,對于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穩定就業、助力扶貧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眾多數字平臺中,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作為數字經濟的一種新載體,已發展為涵蓋內容消費、知識傳播、電商銷售、本地生活等復合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報告測算結果顯示,快手平臺共帶動就業機會3463萬個。其中直接帶動的就業機會共2000萬個,主要來自內容創作者的就業機會。
總的來說,短視頻平臺拓展了市場的規模、廣度和深度,降低了信息匹配成本,為普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而作為短視頻行業頭部平臺,快手此次與學校合作開展選修課進校園項目,將最大程度拉近社會與校園的距離,打造新生代優秀創作者蓄水池,也為社會就業帶來更多機遇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