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聶會軍 趙爽
“去年,焦作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36.8億元、增長4.4%,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轉正、位次前移。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居全省第4位,增長6.9%。”4月27日上午,焦作市市長李亦博在焦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從GDP數據上看,焦作的名次并不靠前,但從人均收入上看,焦作增長強勁,名列全省第四。
“焦作市近幾年正在換道超車,新的競爭優勢正在形成。在此情況下,發展速度難免會慢下來,但發展質量是我們緊緊抓住的牛鼻子。”焦作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2021年是焦作市發展歷程中極其特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特別是災情疫情疊加嚴重沖擊,焦作市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災后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發展態勢穩中向好。
順著以下脈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焦作市是如何追求高質量發展,重塑發展新優勢的。
砥礪奮進、難中求成,經濟運行企穩回升。把做好“六穩”“六保”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推動經濟穩定恢復。千方百計擴大投資。扎實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前三期“三個一批”簽約項目已開工71個、開工率94.7%,開工項目已投產66個、投產率72.5%,投產項目已達效101個、達效率98.1%新開工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速達22.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3%。主動靠前助企紓困。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建立全省首家線上總調度室,解決了1076個長期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題,問題解決率達96.3%,榮獲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省轄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減免稅費11.09億元。發放應急轉貸資金3.01億元。盤活批而未用土地2.2萬畝。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6萬戶,增長11.2%。積極促進消費回暖。發放1154萬元消費券和汽車補貼,拉動6.35億元消費。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突破2萬元,增長12.2%。
聚焦轉型、再造優勢,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堅持工業強市戰略,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工業轉型升級項目完成投資434.9億元。12家企業入選省制造業頭雁企業、重點培育頭雁企業。新創建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智能標桿企業、6家省級智能工廠,榮獲省智能制造優秀市.加快新興產業重點培育。25個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庫,6個園區納入省新興產業鏈重點園區清單,5個項目入選省第一批5G應用場景示范項目名單。加快未來產業謀篇布局。立足氫能產業優勢,聯合鄭州等市申報的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獲國家批復。加快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重點推動文旅、康養、物流等產業加速發展、多點突破,解放區、溫縣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云臺山景區獲評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成功開通焦作至青島多式聯運班列。4個縣市和13家企業獲批省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居全省第1位。
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協同推進改革開放創新,有效激發了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改革全面提速。縱深推進“放管服效”改革,市本級2191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526項涉企許可事項基本實現證照分離。扎實開展縣域放權賦能改革,省定255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全部移交。實施“一縣一省級開發區”改革,9家開發區全部整合到位。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深入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新引進485個省外境內項目,實際到位724.7億元省外資金。進出口總值169.5億元,增長24.5%。獲批國家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實施培育創新型企業三年行動,新認定11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組建市產業技術科學院。多氟多氟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豫科創新科創園環保與精細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分別入選首批省級產業研究院和中試基地。科技創新指標位居全省第3位。
全面統籌、一體推進,城鄉區域聯動發展。搶抓鄭州都市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構建城鄉融合、協調并進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深度融入鄭州都市圈建設。啟動實施鄭焦一體化發展規劃,鄭焦城際鐵路公交化運行,開工建設沿黃、沿太行等5條高速公路,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主體完工,首批2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鄭焦異地通辦。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5.3億元。改擴建站前路、建設路等21條道路,提質改造724個老舊小區、184.3公里雨污管網。新建35處口袋公園,完成人民公園等改造提升。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2.17萬套安置房主體封頂。增強縣域承載能力。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69億元,道路交通、水電氣暖和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設施條件明顯提升。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突出抓好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整治,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7家、居全省第2位,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市域示范創建突出單位、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先進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12474元、增幅達17.63%。
為民惠民、共建共享,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穩步推進就業創業。扎實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廣職業培訓券。城鎮新增就業6.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57萬人。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新改擴建15所幼兒園、37所中小學,維修加固618所中小學校舍,13所中小學獲評省義務教育標準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完成380所農村學校改廁任務,焦作改廁經驗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向全國推介。新增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縣級綜合醫院實現二甲全覆蓋。百姓文化超市入選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不斷完善保障體系。完成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標增資,補發2.22億元養老金,惠及23.6萬人。發放1.06億元敬老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惠及14.1萬人。發放2.49億元低保和特困救助金,惠及群眾97.57萬人次。
高質量發展、換道超車、再造發展新優勢。成為會場內外代表和委員們議論的熱點話題。大家認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焦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些年來,焦作經歷了資源枯竭性城市痛苦的轉型過程。去年的發展證明,只要錨定“兩個確保”,堅定不移再造發展新優勢,焦作進入第一方隊的路程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