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廖濤 任曉
“你可千萬別小看這一張小卡片,它涵蓋‘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是什么、查什么、怎么查以及市場主體怎么去投訴舉報、提意見建議等內容,你們拿到這個卡片后對所有內容一目了然,這督促我們行政執法單位依法行政、規范執法,優化營商環境從一張明白卡做起”。這是近日南陽市南召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的“雙隨機、一公開”部門聯合監管工作中,執法人員向企業詳細介紹“明白卡”的作用。
長期以來,拿地與辦證、購房與領證存在的時間差,不僅影響了企業發展、群眾辦事,也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成為企業和群眾維權的痛點、政府管理的難點、社會關注的熱點、優化營商環境的堵點。為更好履行便民利企的宗旨,南召縣登記中心探索推行“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服務。

(圖為青風苑交房即交證頒證儀式)
2021年以來,南召縣針對全縣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轉型綜改項目涉及不動產登記需求以及部分商品房項目,該中心通過提前介入、專人負責、全程跟蹤、容缺受理、延時服務等舉措,變企業“等著辦”到主動為企業“幫著辦”,實現了“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點延伸至企業。不少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不動產登記開啟便民利企‘直通車’,切實優化了營商環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圖為“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網絡平臺)
順應“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潮流,南召縣不動產登記中心把信息化建設滲透到業務辦理的各環節、全過程,逐步實現了登記工作從“硬件配置”到“軟件開發”、從“面對面”到“網對網”、從“串聯受理”到“并行辦理”、從“信息孤島”到“資源共享”、從“來人來信”到“網上問政”的轉變,真正實現了“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為讓企業能少等一秒,少跑一步,南召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和縣自然資源局通過對接、探索,建立了“驗收即辦證”聯動機制。今年以來,已成功辦理驗收即登記項目6家,通過對審批流程優化再造將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備案”和“不動產登記”兩個跨部門的審批業務進行優化,合并辦理,提高并聯辦理、部門間協同的廣度和深度,讓工程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完成后即可辦理不動產登記,形成辦證常態化。
南召縣出臺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政策,主要是把已經基本確定建設內容的項目,利用土地出讓前的準備階段,先行開展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確定勘察設計單位、地質勘探、設計試樁、規劃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確定施工監理單位和施工現場臨時水電、特殊工程消防設計審查等。各相關職能部門通力配合、協同服務,通過采取同步公示、并聯審批、告知承諾制等措施,保障企業在簽訂土地合同當天,即可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簡化審批流程和時間,實施工業用地 “標準地”,讓拿地即開工成為常態。
南召縣住建局制作了辦理“建筑許可一冊通”,在原有規定的“四個階段”辦事指南基礎上,制作通俗化、具體化方便辦事人員快速掌握辦理要點,內容涵蓋了發改委、自然資源局、住建局等13個部門辦理相關業務所需資料、流程、時間和容缺辦理、聯合驗收、并聯辦理等事項,“一冊通”對所有應辦的事項和辦理注意事項進行的“劃重點要點”式的解讀,通俗易懂,內容豐富,方便攜帶,相比于表格型的辦事指南,“一冊通”更直觀親切,讓辦事群眾和企業容易了解接受。在小冊子后附上舉報電話,確保企業的應辦事項均編寫在流程內,杜絕了體外循環、隱性審批等現象。

(圖為群眾給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服務點工作人員送錦旗)
2021年以來,南召縣把企業申辦歸口為線上線下一個窗口,多方共享審批信息,把審批材料共享在“審建互動”平臺,讓企業隨時掌握辦理進度,大廳現場制證發證,把“流轉辦”變成了“整合辦”,真正實現了“一枚公章管審批”,企業通過“閃批”拿證開業。縣住建局不斷提升電子化智能審批服務,通過發行首張《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電子證照,帶動縣自然資源部門實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全面電子證照化辦理,目前在政務服務大廳工程建設服務區已核發相關電子證照291余份,實施全流程電子證照,實現“一機在手,證件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