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一大早,在平頂山市寶豐縣石橋鎮竹園村大楊洼自然村的麥田里,7架植保無人機一字排開,種糧大戶付朝用高興地對記者說:“俺這150畝地,一個多小時就能全部噴完!俺們還不用出一分錢,國家的政策真是好!”
(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員在給植保無人機添加農藥)
當前,寶豐縣41萬畝小麥已進入揚花灌漿期,也是病蟲害發生的“窗口期”。 為加強小麥病蟲害防治,寶豐縣整合投入資金195萬元,按照統一組織發動,統一技術方案,統一藥劑供應,統一施藥作業的“四統一”要求,自4月22日起,由第三方公司利用一周時間對縣域內19萬余畝麥田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統防統治,并建立統防統治作業質量監管平臺,對標段內植保無人機的飛行高度、重噴、漏噴等作業情況進行實時智能監管,減少用藥量,實現綠色防控,提高防治效果,提高小麥的品質和產量,確保夏糧豐產豐收。
“小麥中后期往往多種病蟲混合發生,重疊危害。實行統防統治,可以切斷病菌傳播途徑,使全縣織成一張網,從而有效杜絕了過去群眾分散防控時,因防控時間不一致造成的互相侵染,讓群眾種地更安心!”寶豐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李紅信介紹說。
(植保無人機在田間作業)
據了解,寶豐縣還將重大病蟲害防控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內容,建立健全重大病蟲監測網絡,完善測報制度,增加測報人員,提升監測預報信息化水平,確保及時準確了解病蟲害發生動態,以便提前發出趨勢預報和防治警報。同時采取“孢子捕捉和田間調查相結合、專業測報和群眾自查相結合”的方法,提高病害測報的準確性。
截至4月27日,寶豐縣已先后出動農技人員150人次,縣鄉鎮干部1000人次,投入農藥35噸、植保無人機80架,其它植保機械500多臺,確保統防統治面積和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