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陽市商城縣上石橋鎮狠抓產業增收這個“牛鼻子”,把艾草產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實現促產業、鏈農戶、保增收、固基礎,護航艾草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因地制宜,走出特色產業路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該鎮黨委多方考察學習,了解到艾草種植技術簡單、管理比較粗放、投資成本低、市場前景好等特點,利用該鎮田地面積廣,具有種植艾草的傳統優勢和適宜艾草生長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把握政策利好,采用農戶種植、農戶與村級入股、經營主體承包等形式,在盤活用好集體資源資產上做文章,充分挖掘村莊空閑地,騰出種植空間,利用集體“四荒”地大力發展艾草種植,全力打造艾草小鎮,助推鄉村振興。以轄區李湖、塘灣、白集、王老營等村為中心,連片集中打造萬畝艾草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目前,全鎮艾草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全年計劃擴大艾草種植面積達10000畝,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精準發力,艾草變身“搖錢草”
圍繞“黨建+產業”發展模式,發揮村“兩委”、名譽村長和致富帶頭人“領頭雁”作用,動員鄉土人才、黨員干部先種植、先發展,確保艾草產業穩得住、群眾種植有信心。
該鎮王老營村依托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整合第一書記發展資金等30余萬元,通過村黨支部發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實行網格化管理,帶動20余戶群眾種植艾草,打造400余畝艾草基地,激活了發展內生動力。
目前,全鎮有600余戶農戶參與到艾草產業中,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通過產業帶動,村民實現就近就業,還吸引一批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不僅讓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路,還為鄉村振興引來發展“活水”,以往不起眼的野草,變成了致富的“搖錢草”。
延鏈優鏈,做大做強“艾產業”
通過探索新路子,大力支持龍頭企業艾思緣公司,進一步優化艾草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目前已成功開發出艾絨、艾柱、艾條等傳統艾草制品,形成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實現種產銷一體化。
用“艾草香”帶動“觀光熱”,利用現有種植、加工、制造、醫療、文旅資源,發展休閑觀光種植、個性化服務體驗等新業態,因地制宜打造艾草觀光園,促進艾草產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推動產業亮點變景點,實現了看有基地、聞有艾香、吃有艾品、玩有場地、用有艾館、研有學堂、住有庭院。通過示范帶動,發展“一鎮一品”,構建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完整產業鏈,加快推進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多樣化,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
從田間地頭,到生產車間,再到消費市場,小小的一株艾草撬動了大產業,走出了鄉村振興特色之路。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擴大艾草種植面積,全面推進村集體和農戶艾草種植工作,同時探索艾草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努力打造上石橋產業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