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8個月的緊張施工建設,5月16日上午10點,新鄉市新建和平橋正式建成通車,工期提前了1個月。
【新建和平橋雙向8車道,比老橋寬16米】
新建的和平橋,上部采用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結構,橋臺采用樁基接蓋梁的結構形式,橋墩為樁柱接蓋梁的形式,下部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橋全長71米,寬48米,為雙向8車道,新橋比老橋寬16米,比老橋抬高1.5米,為行洪排澇預留安全凈空。
橋上設置有4個象征和平、希望、新生的和平鴿雕塑,寄托著新鄉人民對平安、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平橋建成通車將極大提升片區道路通達性和舒適性,緩解周邊路網交通壓力,讓群眾出行更加舒心、便利,為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新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段安堂說。
新鄉市政府副秘書長張付銀認為,和平橋的建成通車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的一項亮點工程,對緩解老城區交通壓力、方便市民生產生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掃清項目“絆腳石”,跑出建設“加速度”】
“作為民生工程,和平橋改建得到了新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和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段安堂說,該市副市長陳紅陽通過周例會調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難題,市資源規劃局、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在設計方案審批、揚塵防治、環保管控保障等方面都給與了大力支持。
新鄉市住建局堅持“項目為王”,把項目盡快建成達效作為辦好民生實事的具體實踐。該局成立重點項目工作推進小組,主要領導“馬路辦公、每日調度”,分管領導“巡回督查、實時監控”,具體責任部門“現場蹲點、實地會商”,建立項目、任務、責任“三個清單”,構建問題、任務、決策三個閉環,搶抓施工黃金期,晝夜奮戰,跑出建設“加速度”。
該局還堅持“高位化調度、集成化作戰、扁平化協調、一體化辦理”的工作模式,將跨部門、跨層級的堵點難點集中歸攏,分管副市長利用城建周例會和現場調研,發揮各單位協同介入的優勢,變獨唱為合唱,快速掃清影響項目進度的土地性質壁壘、拆遷障礙和資金難題等“絆腳石”。
【搶抓施工“黃金期”,“387”工程全力推進】
“和平橋建成通車,是我市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的縮影。”段安堂說,今年新鄉市城市建設實施了道路及附屬工程、排澇治污工程、環境治理提升工程等3大類、80個項目、年度計劃完成投資70億元的“387”工程。
新鄉市住建局搶抓施工“黃金期”,克服疫情防控、資金缺乏、工期緊張等困難,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值得一提的是,菏寶高速立交、宏力大道衛河、創業路、新延路東孟姜女河、北環環宇立交雨水泵站及配套管網等防汛排澇項目正在24小時晝夜施工,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量80%以上,電氣設備陸續進場安裝。
按照工作要求,所有防汛排澇項目汛前具備通水抽排能力,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解決城區內澇問題,確保市民百姓汛期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