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汝州市廟下鎮小寨村東南的農田里,種植大戶吳會強看著雨后已扎根生長的大片甘薯苗,心中滿是欣喜,之前忙活近一個月種植的甘薯八九不離十都將穩苗。
“今年我計劃種植春薯300畝,夏薯200畝。”吳會強說,“汝州市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脫毒薯苗育苗中心建在我們村,給我們種植戶提供優質薯苗,豐產有了保障;去年鎮村還為我們修繕了田間生產道路,打了灌溉機井。”
吳會強決心發展甘薯產業,得益于廟下鎮以共聯共融為核心,建立起的“1+3”黨建融合體系。去年以來,該鎮以黨建融合賦能為抓手,推動基層黨建與項目建設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發展“三粉”(粉面、粉皮、粉條)主導產業,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我們堅持以共聯共融為核心,建立起‘1+3’黨建融合體系,把組織與產業發展相融合,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該鎮黨委書記鄭紅嶺說,“‘1’就是成立廟下鎮甘薯產業發展黨委,由包鎮縣級領導任黨委書記,農業農村局、商務局、人社局等部門及鎮黨委書記任副書記,統籌助推三粉產業發展;‘3’即按照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的‘一鏈條一組織’工作思路,制定甘薯產業鏈圖譜,聚焦甘薯產業鏈種植、加工、銷售3個環節,因地制宜打造3個黨建聯合體,明確職責分工,充分發揮‘紅色引擎’作用。”
“圍繞甘薯種植,在鎮甘薯產業發展黨委的指導下,采取‘產業園+村+種植大戶+高校’的模式,在占地1550畝的省級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立黨支部,聯合小寨、寺上等4個村的黨支部,以及種植大戶、河南科技大學專家等的力量,成立了汝硒薯業科創園黨建聯合體。”小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愛國說,“在鎮甘薯產業發展黨委和科創園黨建聯合體的領導下,我們整合資源、資金,去年在田間鋪設了2500多米的水泥生產路,打了多眼機井供甘薯種植戶灌溉使用,并為種植大戶建設大型甘薯窖。今春,薯苗育苗中心在去年40座大棚的基礎上,增加20座大棚培育原種薯苗,滿足種植戶種植需求。這不僅壯大了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還帶動了周邊100多名村民到中心務工增收。”
截至目前,該鎮有73家甘薯加工企業、3家甘薯機械加工企業,年產值達19.5億元,帶動就業9000余人,新培育甘薯種植大戶50余戶。同時,帶動周邊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增村集體經濟50萬元以上的村1個、集體經濟10萬元以上的村兩個。
在廟下鎮,“三粉”產業龍頭企業東都實業的生產車間和廠區正在同步施工。“在‘三粉’銷售黨建聯合體的指導下,去年我們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今年為提升企業形象、增加產能,我們對廠區和生產車間進行改造,并引進新的生產設備,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東都實業相關負責人說,去年,該公司依托該鎮電商運營中心,入駐淘寶、拼多多、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商城,并組建線上營銷團隊,開展直播帶貨。
“全鎮借創建升級甘薯現代農業產業園之機,在‘1+3’黨建融合體系下,種植、銷售量發展迅猛,產業規模發展不斷壯大。”鄭紅嶺說,下一步,該鎮將充分發揮“1+3”黨建融合體系的組織優勢,延鏈補鏈強鏈,補齊短板弱項,圍繞甘薯加工基地建設,規劃建設甘薯淀粉加工廠,推進甘薯全產業鏈發展,做強做優甘薯產業,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