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焦河洋 通訊員 陳亞沛
芒種到,忙種植。6月4日,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古垛村北干渠沿岸,一塊塊農田在條條溝渠的縱橫交錯下,引入一股股清泉……農民正在忙于澆地、夏播。
“今年春季雖然少雨干旱,但咱這小麥不僅沒有減產反而增收了。”該村村民宋文艷正在半坡田地上,利用電泵從水渠里抽水澆地備種。古垛村地處半丘陵半平川地區,耕地面積1101畝,南邊有泥河流域,北部有水利干渠。夏收結束后,村民們在一支河流和一條干渠的“滋潤”下,開始了忙種歷程,順利地進行著一收一種。
“春爭日,夏爭時,萬物宜早不宜遲。過去望天吃飯,現在活水進了田,大家搶抓時節澆地、耕種,只要勤快些,秋糧準豐產。”正在地頭澆地的大叔說道。灌溉引進了活水,農民趕時趕節忙種地,都得益于農田水利建設。
水利興,則農業旺。大營鎮為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抗旱排澇能力,成立了防汛抗旱應急工作專班,研究制訂了工作方案,對鎮域內的水利設施,采取了河道治理、溝渠疏通和修復管網等措施,暢通水源渠道,打通農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古垛村利用南泥河北干渠的雙項水利設施,800多畝田地實現了南北雙利、雙贏,糧食單產可達到500公斤以上,農民收入大幅上升。
“各位村民請注意,干渠放水了,請大家及時引水澆地,確保夏種早完成。”大營鎮蠻子營村的微信群內,發出了溫馨提醒。疏通了多日的龍興寺南干渠,正式開閘放水。
一渠清水潤兩岸,近萬畝農田即將進行全面灌溉。“活水”引進了田,群眾搶天奪時忙種植,邊播種邊澆水,為秋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