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見到張國強時,他正帶著幾個村民整理溫室大棚。“馬上就好,等一會兒咱們再談。”張國強爽朗地說。
張國強是平頂山市衛東區光華路街道程莊村人。在十里八鄉村民眼中,張國強是個“能人”,什么都會,什么都干過。當說到村民的評價時,張國強爽朗大笑,“都是從書上學來的”。程莊村建書屋較早,2010年就有書屋了。“當時書不太多,大部分是種植、養殖類書籍,看書的習慣也是從那時候養成的。”張國強說,“很多種養殖技術也是那時候學的,比如大棚架構、黃瓜嫁接技術等。”2012年,張國強建起第一個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并且用上了嫁接技術。“比如種植黃瓜,一般是9月份下苗,10月份進大棚,12月份就可以采摘了,能夠一直持續到來年的4月份,目的就是為了春節期間能夠賣個好價錢。”張國強說,“運用嫁接技術種植黃瓜,抗病、抗蟲害,而且結出的黃瓜勻稱、水分多,格外受市場歡迎。”
張國強讀書涉獵范圍廣泛,知識的累積也逐漸深厚。2018年,張國強偶然讀到介紹黑小麥的內容,得知黑小麥富含硒等礦物質,而且氨基酸的含量也比普通小麥高很多。張國強就在自家地里種了10畝黑小麥。“麥收后一部分送人,一部分自己留著吃。2021年,家人看到網上有人求購黑小麥,就把自家的黑小麥賣了,當年賣了3萬多元。”張國強說,黑小麥的市場前景很好,現在還有人打電話詢問,他今年準備流轉100多畝土地種植黑小麥,然后再建一個加工廠,打造產銷一體化平臺。
2019年,張國強仔細研究了《特種果樹栽培技術》,掌握了石榴的剪枝、嫁接等技術,于是就承包村里的一部分荒山種植了1200棵石榴樹。“2021年石榴樹掛果,本來挺開心的,等成熟時才發現當初買的軟籽石榴苗變成了硬籽,不但不好賣,而且價格低,我下定決心重新嫁接。”張國強說,2022年春,他從其他石榴園剪來軟籽石榴枝,把所有石榴樹重新嫁接了一遍。
在知識的加持下,張國強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而且千方百計地幫助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看到張國強種植果樹,村民原三妮也在自家的荒山上種了6畝多的果樹。“俺家主要種的是桃樹和柿子樹,從選種到栽培都是張書記手把手教的,2018年栽種,2019年就掛果了。”原三妮感激地說,“張書記有技術,有想法,還特別熱心,誰家有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趕來。”
在2021年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中,張國強高票當選程莊村黨委書記。“群眾的信任讓我有壓力更有動力,現在村里已經有了果樹基地、蘭花基地,蔬菜溫室大棚正在建設,我們正致力于打造集采摘、游玩于一體的觀光農業園。我相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村莊會越來愈好,村民會越來越富裕。”張國強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