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王松林 張空
近日,水利部、財政部通報全國第一批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2020—2021年實施情況終期評估結果,南陽市臥龍區在全國55個試點縣區中,獲得優秀等級。臥龍區的水系聯通項目涵蓋5個鎮(景區)41個村,受益群眾11.24萬人,通過該項目,臥龍區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臥龍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舉全區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圖為南陽月季博覽園)
做強產業,打造特色農業示范區。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臥龍區樹立“跳出臥龍發展一花一草”的理念,編制月季、艾草產業五年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規劃,扎實推進省級臥龍區艾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加快建成臥龍艾草產業園,建設月季交易中心、中原艾谷、艾灸體驗街區等重點項目,實施月季博覽園、藥益寶提檔升級工程,著力打造融月季艾草種植、精深加工、康養服務、休閑觀光等為一體的全國一流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全區謀劃包裝大型艾草項目12個,列入省專項“十四五”規劃項目3個。
目前,總投資30億元的臥龍艾草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350畝正在如火如荼建設,20余家企業簽訂了入駐協議,新簽約投資億元以上的入駐項目10個,洽談對接項目2個,儲備項目10個。以“一花一草”為代表,該區青華鎮的綠色蔬菜種植,安皋鎮的小米種植加工,謝莊鎮的玫瑰精油加工,英莊鎮和龍王溝風景區的羊肚菌種植等特色產業正在通過整合產業資源、擴大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成為臥龍區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的閃亮品牌。
引進人才,打造完善的鄉情引才平臺。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臥龍區實施“鄉賢回歸”工程,完善鄉賢信息庫,開展常態化的鄉賢聯系服務活動,打造了“最憶是故鄉”“月是故鄉明”“鄉賢家鄉行”等品牌活動。實施“臥龍火種”計劃,開展5期“臥龍火種·雛雁歸巢”系列活動,300多名高考優秀學子通過“家鄉研學”“家鄉代言”等形式,了解臥龍、宣傳家鄉,埋下努力成才、學成歸來的種子。
臥龍區通過扎實開展鄉村人才服務活動,一大批人才通過各種形式為家鄉發展增智助力,家鄉英莊鎮的北京佑安醫院教授段鐘平,為回饋家鄉,聯系首都醫科大學和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建“南陽市肝膽病診療中心”,治療了省內外5萬余名患者,家鄉在王村鄉的揚州大學商學院教授高功步積極支持臥龍區電商產業發展,經常回家鄉指導培訓電商人才,潦河鎮辛店村鄉賢趙其朋投資20余萬元,建起300多平方米的農家書屋。段鐘平、高功步等一大批人才通過智力回歸、資金回流等方式為臥龍區為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為臥龍區坑塘改造項目)
改善環境,建設美麗宜居新鄉村。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底色。今年以來,臥龍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當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圍繞“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目標,全面推動,又以點帶面,創建“美麗小鎮”1個、“四美鄉村”11個、“五美庭院”9000戶,發揮示范作用。完善常態化、長效化管護機制,推進農村路域環境、村容村貌、廁所革命、綠化美化等全面提升。同時,投資4.65億元的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建成,通過治理,河道防洪、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得到恢復,治理區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治理區域17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1.24萬人,臥龍區大水網格局初步呈現,實現了“開窗見綠、出門入園”“水清岸綠,蟬噪蛙鳴”的美麗景象。